[实用新型]单电源转换正负电源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53930.5 | 申请日: | 201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8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赵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M9/04 | 分类号: | H02M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255314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转换 正负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电源转换正负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一般音响电器工作时,需要提供正负电源。在这个时候如果是单电源供电的话,势必会影响音响电器以及其他需要正负电源的电器。通常在汽车、轮船、火车等运载工具上只能用蓄电池供电,而蓄电池只提供直流电压,不能作为正负电源来使用,给一些需要用正负电源工作的仪器的使用带来了众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单电源转换成正负电源的单电源转换正负电源电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单电源转换正负电源电路,包括:振荡电路、两个反相电路、两个推动电路和整流及滤波电路,其中,
振荡电路,将单电源的直流电压转换为正负脉冲电压;
两反相电路,第一反相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振荡电路的脉冲电压输出端,将所述脉冲电压的相位反相输出,第二反相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反相电路的反相输出端,将反相输出的所述脉冲电压再次相位反相输出;
两推动电路,第一推动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一反相电路的反相输出端,将第一次反相输出的所述脉冲电压放大;第二推动电路连接在所述第二反相电路的反相输出端;将第二次经反相的所述脉冲电压进行放大;
整流及滤波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推动电路和第二推动电路的放大端相连,将推动电路放大后的正负脉冲电压转换成稳定的正负电压。
优选地,所述振荡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以及两个CMOS反相器,其中,第二电阻的一端通过导线连接于两个CMOS反相器之间,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于第一电阻与第一电容之间,第一电阻与第一CMOS反相器连接,第一电容与第二CMOS反相器连接并与第一反相电路输入端连接。
所述的第一反相电路和第二反相电路均由两个并联连接的CMOS反相器构成。
所述的第一推动电路和第二推动电路均由两个共集电极放大电路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振荡电路的设计,减少了电源变化对振荡频率的影响,同时还降低了电路工作的动态功耗;
2、采用CMOS反相器两两并联的连接方式增大了输出电流,使电路本身抗干扰能力增强,电源电压范围维持在3~20V;
3、通过相互并联的两个三极管分别共集放大电路,放大输入脉冲电压信号的正、负半周,然后合成放大达两三百倍的脉冲电压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单电源转换正负电源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单电源转换正负电源电路,包括振荡电路1、两反相电路、两推动电路和整流及滤波电路6;其中,
振荡电路1,将单电源的直流电压转换为正负脉冲电压;
两反相电路,第一反相电路2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振荡电路1的脉冲电压输出端,将所述脉冲电压的相位反相输出,第二反相电路3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反相电路2的反相输出端,将反相输出的所述脉冲电压再次相位反相输出;
两推动电路,第一推动电路4连接在所述第一反相电路2的反相输出端,将第一次反相输出的所述脉冲电压放大;第二推动电路5连接在所述第二反相电路3的反相输出端,将第二次经反相的所述脉冲电压进行放大;
整流及滤波电路6,分别与所述第一推动电路4和第二推动电路5的放大端相连,将推动电路放大后的正负脉冲电压转换成稳定的正负电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振荡电路1包括第一电阻7、第二电阻8、第一电容9以及两个CMOS反相器,其中,第二电阻8的一端通过导线连接于两个CMOS反相器之间,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于第一电阻7与第一电容9之间,第一电阻7与第一CMOS反相器10连接,第一电容9与第二CMOS反相器11连接并与第一反相电路2输入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第一反相电路2的输入端与振荡电路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反相电路2的输出端与第二反相电路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第一反相电路2和第二反相电路3均由两个并联连接的CMOS反相器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第一推动电路4的输入端与第一反相电路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推动电路5的输入端与第二反相电路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推动电路4和第二推动电路5均由两个共集电极放大电路构成。其中放大电路中的三级管优选一个为B647三极管13,另一个为D667三极管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职业学院,未经淄博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39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