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塑性塑料收缩率检测试验注塑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54640.2 | 申请日: | 201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11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庚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 |
地址: | 41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性 塑料 收缩 检测 试验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检测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热塑性塑料收缩率检测试验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1)塑料的收缩率掌握的必要性。
通常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制造后,需要试用以便检验该模具能否适合所设计的产品。尤其是有的设计者由于掌握的塑料的收缩率参数运用相差比较小,因而试模只需用2-3次即可成功,但是有些设计者却需要7-8次才能够成功。就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材料的塑料的收缩率引起。因为在塑料模具的模腔设计中就必需考虑塑件的收缩率,其计算为:
塑件成型后的收缩变化与塑料的品种、塑件的形状、尺寸、壁厚、成型工艺条件、模具的结构等因素有关,所以确定准确的收缩率是很困难的。工艺条件、塑料批号发生的变化会造成塑件收缩率的波动,其塑料收缩率波动误差为:
δs=(Smax-Smin)Ls
式中δs——塑料收缩率波动误差;
Smax——塑料的最大收缩率;
Smin——塑料的最小收缩率;
Ls——塑件的基本尺寸。
实际收缩率与计算收缩率会有差异,按照一般的要求,塑料收缩率波动所引起的误差应小于塑件公差的1/3。
另外,型腔和型芯尺寸的计算
计算模具成型零件最基本的公式:
Lm=LS(1+S)
式中Lm——模具成型零件在常温下的实际尺寸;
LS——塑件在常温下的实际尺寸;
S——塑件的计算收缩率。
以上是仅考虑塑料收缩率时计算模具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公式,若考虑其他因素时,则模具成型工作尺寸的计算公式就会有不同形式。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平均值方法;一种是公差带方法(又称极限值方法)。前一种方法简便,但可能有误差,在精密塑件的模具设计中受到一定限制;后一种方法能保证所成型的塑件在规定的公差范围内,但计算比较复杂。
目前设计者在设计模具时,都是根据相关资料查到该塑料的相关资料,尤其是塑料收缩率来设计塑料型腔尺寸,但是,塑料收缩率的变化很大,有的变化为3-9%。如聚四氟乙烯的收缩率就达3.1-7.7%,设计时究竟取上限还是下限比较好,主要是根据相关的参考资料以及自己积累的设计经验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取中间值,这样设计计算的型腔尺寸就有很大的差值,模具制造好后试模,经过反复试验,然后再修改到理想的模具尺寸。那么,能否在设计前,我们将要生产的材料利用一套可以试验模具先行试验,找出其实际的塑料收缩率,然后再根据这个塑料收缩率进行设计,这样就可以免去一些试验和修模过程,节约模具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设想,设计一个塑料收缩率试验模具,然后,再通过该模具试验结果再设计出塑料注射模具。
2)塑料收缩率测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塑料收缩率的测试都是采用某厂家的材料作试验来完成的。这些数据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可靠性很低。这是因为每批塑料的配方不可能一致,而且各厂家的配方也不一致。因为塑料的主要是以树脂为主,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其基本组分为天然或合成树脂。天然或合成的树脂为主要成分,添加适量的高分子助剂如:填料、稳定剂、增塑剂、着色剂等再经成型加工,获得制品。很显然,添加剂不一样,宏观上体现出来的特性就不一样,其中最重要的塑料收缩率就不一样。对于一般产品要求不高,尺寸变化不显著,对要求精密的产品,尺寸的变化就必须控制。因此,掌握好塑料的收缩率非常重要而且也非常必要。
目前国内塑料收缩率测试模具大都能够用于注射工艺生产的所有热塑性和热固性塑料,但均不能适用于压缩成型工艺方法成型的热固性塑料,都是专有模具,不能做成万能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塑料收缩率测试模具难以解决热塑性塑料收缩率的取舍,塑件生产高精度不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热塑性塑料收缩率检测试验注塑模具,通过该注塑模具可以确定该塑料的收缩率,在模腔尺寸的设计上就可以避免反复修磨问题,从而可以为塑料模具的设计带来很大的方便,减少很多修模工作。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模具设计时塑件收缩率取舍的测试模具结构;通过本实用新型即可在塑料模具设计之前就可以确定该塑料的真实收缩率从而正确计算其成型尺寸再进行模具结构尺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46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铜圈的风机进风口组
- 下一篇: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电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