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浓除砂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54753.2 | 申请日: | 201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7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甘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希源纸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D5/22 | 分类号: | D21D5/2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5209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31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砂器,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浓除砂器。
背景技术
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物品,无论读书、看报,或是写字、作画,都得和纸接触。在纸浆的生产过程中,往往包含许多杂质。除砂器的作用就是将纸浆中的细小颗粒杂质分离出来,杂质颗粒包括砂粒、石子或其他一些重的固体构成的渣滓。设置除砂器还可保护机械设备免遭磨损,减少浆料中的杂质颗粒在下一道工序的机械设备内沉积,并减少由于颗粒杂质的积累在机械设备内所需的清理次数。
纸浆中常常包含许多杂质,而高浓除砂器通常位于碎浆后的第一道工序,重点除去夹带在纸浆原料中4mm左右粒径以下的重质杂质。这些重质杂质典型种类有碎石、砂石、沙子、碎玻璃、书钉、小铁片等。
传统的除砂器只设有一个锥体,锥体只有一段,杂质的分离效果不够理想。且除砂的时候,在高浓的情况下,有部分的良浆进入了集渣筒,造成了良浆的流失,得到的良浆率低;且集渣筒内空间一部分被良浆占据,使浆渣无法进入集渣筒,除砂效果不够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特别适用于废纸浆生产工艺中,得到的良浆率高,除砂效果明显的两段高浓除砂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浓除砂器,包括锥体、集渣筒和水管,所述锥体设有进浆口和出浆口,锥体包括上锥体和下锥体,所述下锥体设于上锥体下方,且下锥体与上锥体相连通,所述集渣筒设于下锥体下方,且集渣筒与下锥体相连通,集渣筒设有出渣口,所述水管包括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所述第一水管与下锥体相连接,所述第二水管与集渣筒相连接。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传统的高浓除砂器只设有一个锥体,本实用新型把锥体分成两段:上锥体和下锥体,浆料在两段锥体中可以充分分离,令杂质分离效果更好。锥体与第一水管相连接,通过第一水管冲洗浆料并使其中的良浆返回出浆口,浆渣进入集渣筒。集渣筒与第二水管相连接,通过第二水管冲洗集渣筒中的浆渣,带动集渣筒中的浆渣再次旋转,实现浆料与渣的二次分离,随浆渣进入集渣筒的良浆得到二次回收,提高了良浆的回收率,更加经济,且提高了除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参考图1,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高浓除砂器,包括锥体1、集渣筒2和水管3,其中:
所述锥体1包括上锥体11和下锥体12,下锥体12设于上锥体11下方,且上锥体11和下锥体12相连通。所述锥体1设有进浆口13和出浆口14,进浆口13用于将碎浆后的浆料引入本实施例的高浓除砂器中,出浆口14用于将通过除砂后的良浆排出。所述集渣筒2与锥体1的下锥体12相连通,且集渣筒2设于下锥体12下方,所述集渣筒2设有出渣口21,用于将除砂后的浆渣排出。
所述水管3包括水管31和水管32,水管31与锥体1的下锥体12相连接,通过水管31冲洗浆料并使其中的良浆返回出浆口14,浆渣进入集渣筒2。水管32与集渣筒2相连接,通过水管32冲洗集渣筒2中的浆渣,带动集渣筒2中的浆渣再次旋转,实现浆料与浆渣的二次分离,随浆渣进入集渣筒2的良浆得到二次回收,提高了良浆的回收率,更加经济,且提高了除砂效果。两段锥体1:上锥体11和下锥体12的设计,使得这个除砂过程更为充分,除砂效果更明显更好。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希源纸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希源纸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47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