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掘拉锚法预应力离心管桩、方桩沉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55465.9 | 申请日: | 201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72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谢晓东;卢寿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城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7/26 | 分类号: | E02D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掘拉锚法 预应力 离心管 方桩沉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掘拉锚法预应力离心管桩、方桩沉桩装置主要应用于民用及其工业基础设施建设中。
背景技术
现预应力离心管桩、方桩的沉桩装置多数是适用于采用锤击法和静力压桩法,其次是钻孔取土压入法和钻孔灌注桩法。1、锤击法:当桩直径较大,周边无居民时可采用锤击法,但存在噪音大,锤击时黑烟又有振动,是一种高污染的沉桩方法。很多城市在中心区已严禁使用,同时目前国内最大的锤只有10T,冲击力最大为1100吨。当承载力大于1100吨时只能改为钻孔灌注桩,故目前高铁和大桥桩基础都是选用钻孔灌注桩;2、静压法:静压法是利用设备的自重把桩压入土中的一种方法,但由于设备自重较大,对场地要求较高,压入力有限,目前国内最大的液压压桩机为800吨,单桩承载力大于400吨以上就不能采用该方法,也只能选用钻孔灌注桩。以上两种沉桩方法存在着一种无法解决的问题,大量的桩打(压)入土中,使土体向外膨胀,大量挤土影响周边的建筑物、道路和地铁、隧道以及管线等都能产生开裂、位移等等。所以在市中心和地铁边、隧道边和建筑物密集区不能打(压)预应力离心管桩、方桩只能采用钻孔灌注桩。3、钻孔取土压入法:即先用取土设备在原地坪上打个洞,再把桩压入孔中,这种方法在北方地区可以采用,因为土中含水量较少,洞可以成形,但在南方长三角地区,土中含水量较高,引孔就无法成形,桩就无法打(压)入,同时桩也容易偏位。桩较长时,钻孔取土就难以进行,目前最深取土也只能到30米左右;4、另一种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法:该方法为桩机在地上先钻个洞,再在洞里灌钢筋砼成桩法,具有造价高、工期长、质量又难以保证并且钻孔桩又有大量的泥浆产生,泥浆处置很难,大量的泥浆都处置到河里、湖里、海里、下水道里,大小河浜、下水道被泥浆堵塞,政府每年清理下水道及河浜泥浆费用巨大,造成极大的污染,但目前在市中心地铁边、河堤边、隧道边、超高层建筑、高铁基础桩,即承载力较大时无挤土只能采用钻孔灌注桩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以上几种沉桩方法的不足,能完全取代目前的沉桩装置,使在市中心能压离心管桩、方桩的中掘拉锚法预应力离心管桩、方桩沉桩装置,此方法改变了以往的几种沉桩方法,不是直接把桩打(压)入土中,而是在桩压入土中的同时在桩的中心直接用取土钻杆把土取出,同时将取出的土通过回收箱进行回收。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中掘拉锚法预应力离心管桩、方桩沉桩装置,包括主机、安装在主机上的卷扬机、动力头、油压拉锚装置、压入油缸、取土箱、滑轮、钢丝绳,所述的动力头、回收箱、油压拉锚装置安装在主机上,所述的动力头上端安装有滑轮,所述的滑轮连接有钢丝绳,所述的钢丝绳通过主机顶部与卷扬机相连接,所述的动力头下方与取土钻杆相连接,所述的取土钻杆穿过油压拉锚装置、取土箱、桩帽、离心管桩、方桩到达装置底部,所述的油压拉锚装置与动力头固接,所述的压入油缸上端安装在油压拉锚装置上,下端与取土箱相连接,所述的压入油缸通过油压实现伸缩动作,所述的取土箱下端与桩帽相连接,所述的桩帽下端安放离心管桩、方桩。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
1)本装置具有低成本、高效益、无噪音、无污染的特点;
2)通过取土箱将土收集,体现了施工的文明程度,确保施工的安全性、环保性;
3)通过掘土的同时将离心管桩、方桩,实现了无挤土、无泥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掘拉锚法预应力离心管桩、方桩沉桩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掘拉锚法预应力离心管桩、方桩沉桩装置的正面部件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1-主机;2-动力头;3-油压拉锚装置;4-压入油缸;5-取土箱;6-离心管桩、方桩;7-取土钻杆;8-钢丝绳;9-卷扬机;10-桩帽;11-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城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城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54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