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视直分离钳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55861.1 | 申请日: | 201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8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周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庐洲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28 | 分类号: | A61B17/28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150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视 分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抓钳,特别是一种直视直分离钳。
背景技术
抓钳是手术中常用的一种器械,其用于抓取腹腔内的组织,从而将组织之间进行分离或者将血管上粘连的组织进行剥离。目前现有的抓钳包括由转动相连的前柄和后柄组成的手柄,外管通过转轮组件与前柄转动相连,在外管的顶部设置钳体,在外管内设有用于控制钳体开关的推杆组件,推杆组件的尾端与后柄相连,钳体包括转动相连且相互对应的上钳头和下钳头,上钳头的根部与下钳头的根部分别与推杆组件的首端相连,在上钳头的内表面设置上横向齿,在下钳头的内表面设置与上横向齿相啮合的下横向齿;在转轮组件上设有与外管内腔相连通的冲水接头。该抓钳实际使用时,通过转动转轮组件调整钳体的合适角度,通过上钳头和下钳头的闭合抓取组织,从而将组织之间进行分离或者将血管上粘连的组织进行剥离。上述现有的抓钳存在着以下缺陷:由于上钳头和下钳头均呈长方形,当遇到外宽内窄的腹腔内空间时,会导致钳体无法进入的尴尬局面;而如果缩小整个上钳头和下钳头的宽度,又会导致夹持力降低从而无法有效进行相应的分离或剥离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视直分离钳,在手术中使用该直视直分离钳能轻易进入外宽内窄的腹腔内空间,并有效分离组织或者将血管上粘连的组织进行剥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视直分离钳,包括由转动相连的前柄和后柄组成的手柄,外管通过转轮组件与前柄转动相连,在外管的顶部设置钳体,在外管内设有用于控制钳体开关的推杆组件,推杆组件的尾端与后柄相连,钳体包括转动相连且相互对应的上钳头和下钳头,上钳头的根部与下钳头的根部分别与推杆组件的首端相连,在上钳头的内表面设置上横向齿,在下钳头的内表面设置与上横向齿相啮合的下横向齿;在转轮组件上设有与外管内腔相连通的冲水接头;上钳头和下钳头均呈前窄后宽的等腰梯形,上钳头的宽端面与上钳头的根部固定相连,下钳头的宽端面与下钳头的根部固定相连;上齿和下齿均为圆头齿。
本实用新型的直视直分离钳,由于上钳头和下钳头均呈前窄后宽的等腰梯形,因此由上钳头和下钳头组成的钳体能轻易进入外宽内窄的腹腔内空间,并有效分离组织或者将血管上粘连的组织进行剥离。由于上齿和下齿均为圆头齿(即齿尖为圆弧形),因此不会损害被夹持的组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直视直分离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向的放大后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结合给出了一种直视直分离钳,包括手柄,该手柄由通过手柄螺钉13转动相连的前柄11和后柄12组成,在前柄11的尾端设置前指圈14,在后柄12的尾端设置后指圈15。外管4通过转轮组件3与前柄11转动相连,在外管4的顶部设置钳体,在外管4内设有用于控制钳体开关的推杆组件5;推杆组件5的尾端与后柄12相连,钳体包括转动相连且相互对应的上钳头6和下钳头7,上钳头6的根部与下钳头7的根部分别与推杆组件5的首端相连,在转轮组件3上设有与外管4内腔相连通的冲水接头2。在上钳头6的内表面设置上横向齿61,在下钳头7的内表面设置与上横向齿61相啮合的下横向齿71;上述结构均同现有技术,其使用方式也同现有技术。
上钳头6和下钳头7均呈前窄后宽的等腰梯形;上钳头6的宽端面与上钳头6的根部固定相连;下钳头7的宽端面与下钳头7的根部固定相连。上齿61和下齿71均为圆头齿(即齿尖为圆弧形)。
上述直视直分离钳实际使用时,由上钳头6和下钳头7组成的钳体能轻易进入外宽内窄的腹腔内空间,利用相互啮合的上横向齿61和下横向齿71有效分离组织或者将血管上粘连的组织进行剥离。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庐洲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桐庐洲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58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专用车取力器语音报警装置
- 下一篇:喇叭开关机构、汽车方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