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生产测试的治具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57173.9 | 申请日: | 2011-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5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世盟科信(北京)国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生产 测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测试的治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治具,是将主板固定在托板上层,主板的带有测试点的一面面向下方,托板正下方是测试盒,测试盒顶部对应主板测试点的位置固定有测试引针,引针一端触接主板上面的测试点,另一端透过测试盒顶部的过孔连接导线,导线另一端接测试盒边侧的测试接口,这样主板测试点的信号就被引导至测试盒边侧的测试接口上,测试人员可以通过将测试接口接到仪器上来进行各个测试点的指标测试。
然后上述测试方法,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主板的每个测试点上都需要焊接导线,实施起来比较繁琐,影响测试效率;其次,应用测试盒的成本相对较高,无形中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并严重减缓了生产的整个周期。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改良现有用于生产测试的治具来提高测试工程的效率,如何降低用于生产测试的治具的成本。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生产测试的治具,其包括:
托板,其设置于所述治具的一端下部的位置,用于支撑待测试的主板;
过孔板,其设置于所述托板的正下方,用于固定测试引针;
PCB板,其设置于所述过孔板的下方,所述PCB板上设置有若干触点;
若干枚测试引针,其各自固定于所述过孔板内,每一枚所述测试引针设置为在测试过程中一端触接所述待测试的主板上的测试点,另一端触接所述PCB板上的触点。
所述PCB板一端设置有端接外部测试设备的接口;
所述若干个触点均沿所述PCB板上的丝印走线,与所述接口相连接;
所述治具还包括:压板,其设置于所述托板的正上方,用于将所述待测试的主板固定在所述托板上。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治具,通过采用PCB(Printed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板代理测试盒,可以大大降低产品的成本,并进一步利用PCB板的丝印走线代替传统工艺中的导线走线结构,因此大大简化了治具的结构,提高了测试效率,测试过程非常简便,提高了生产的整个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治具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治具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治具的立体图;
其中,图中的标记为:
101:压板;102:待测试的主板;103:托板;104:测试引针;
105:过孔板;106:PCB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用于生产测试的治具,包括:
托板103,其设置于所述治具的一端下部的位置,用于支撑待测试的主板102;
过孔板105,其设置于所述托板103的正下方,用于固定测试引针104;
PCB板106,其设置于所述过孔板105的下方,所述PCB板106上设置有若干触点;
若干枚测试引针104,其各自固定于所述过孔板105内,每一枚所述测试引针104设置为在测试过程中一端触接所述待测试的主板102上的测试点,另一端触接所述PCB板106上的触点。
所述PCB板106一端设置有端接外部测试设备的接口;
所述若干个触点均沿所述PCB板106上的丝印走线,与所述接口相连接;
所述治具还包括:压板101,其设置于所述托板103的正上方,用于将所述待测试的主板102固定在所述托板103上。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治具,在测试过程中,主板102通过压板101被固定在托板103的上层,其带有测试点的一面面向下方;在其正下方,测试引针104由过孔板105固定,测试引针104一端触接主板102上的测试点,另一端透过过孔板105触接PCB板106上的触点,PCB板106上的每个触点均为测试数据源头,分别沿PCB板106的丝印走线,最后汇聚到设置于PCB板106一端的外接接口处,将该外接接口与外部测试设备相连接,测试人员即可根据外部测试设备来对主板上的测试点进行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世盟科信(北京)国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世盟科信(北京)国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71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