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浮力套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57407.X | 申请日: | 2011-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3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苏家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家立 |
主分类号: | B60J11/04 | 分类号: | B60J11/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浮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防水装置,尤其是指一种能避免汽车在水灾淹水、泡水的汽车浮力套。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因全球气候极度异常,加上水土保持、排水泄洪工作不确实,每当豪雨或台风来临时,容易造成低洼地区淹水的状况发生,每当淹水发生时,首当其冲的便是置于路上的汽车,因此一般会在水灾发生前,将汽车开到高架道路等地势较高的地方放置,不仅麻烦造成不便,更加阻碍道路交通顺畅,同时又因豪雨多寡或台风强弱程度不同,以致经常发生预期以外的严重水灾,尤其有些地区受限地形所致,根本无足够较高的地势可供汽车停放,往往只能眼睁睁看着爱车成为泡水车。
因此,为降低水灾对民众汽车造成的危害,市面上出现不少防止汽车泡水的保护装置,如本申请人先前所申请的中国台湾专利号第525584号:汽车防护套,以及其他相对的专利案件如中国台湾第M372795:汽车防水装置、中国台湾M274315:汽车防泡水装置、中国台湾365910:汽车防水套等等专利案件,皆在叙述利用一防水装置,以将汽车先行置入于该防水装置内,以达到防水的效果。
参阅图1,由于该汽车2的车轮21与底部22间形成有一凹陷处,该防水装置1的底层11设计上并未考虑到该凹陷处的存在,因此该底层11上且位于该汽车2的任两车轮21间并未预留有一预量,以供往该凹陷处展开,加上使用时,该防水装置1的底层11受到汽车2本身重量与四车轮21顶压下,当水逐渐向上淹没该汽车2时,该防水装置1的底层11与该汽车2的车轮21与底部22间所形成的凹陷处则会受到水压向上挤压而产生一极大的压差,导致该底层11受水压时,仅能靠该防水装置1本身的材质进行延展扩张(如图中的假想线)以对抗水压,但实质上若靠材料能延展扩张的预量有限,该防水装置1仍容易受到水压拉扯而造成破损、撕裂等情事,防水效果不彰,实须改善。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汽车浮力套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浮力套,可使该汽车能藉由水的浮力而向上浮起,防止汽车发生泡水或灭顶,以达到保护该汽车的功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汽车浮力套,该汽车浮力套包含有一包覆单元,以及一可将该包覆单元连接的连接装置;该包覆单元具有一可供汽车停置的底层,一由该底层周缘延伸且可包覆该汽车的车身的边层,以及一可与该边层连接且可覆盖于该汽车的车顶的顶层,该底层上分别设有相对于该汽车的车轮的标示区;该连接装置分别设于该边层与顶层的周缘上;各标示区间的间距大于该汽车的轮距。
上述底层采用折迭处理,该等标示区缩放至该汽车轮距对应的位置。
上述边层上设有一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具有多个设于该边层外侧的套绳件,以及一将该等套绳件相互连接且圈围该车身的绳索。
上述连接装置为双层式拉链设计。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汽车浮力套包含有一包覆单元,以及一将该包覆单元连接的连接装置;该包覆单元具有一可供汽车停置的底层,一由该底层周缘延伸且可包覆该汽车的车身的边层,以及一可与该边层连接且可覆盖于该汽车的车顶的顶层,该底层上分别设有相对于该汽车的车轮的标示区,该底层的标示区间之间距大于该汽车的轮距,且该底层供该汽车停放时,该等标示区先行缩放至该汽车的车轮可对应的位置,以使该汽车停放包覆的初可定位置放;利用该包覆单元可拆开地将该汽车进行包覆,当汽车停置地方发生淹水时,即当淹水高度逐渐上升时,借由该等标示区间所缩小的面积得以受到水压而撑开,平贴于该汽车的底部,以避免该包覆单元受水压的影响而有破损的事情,使该包覆单元能确实借由水的浮力而向上浮起,防止汽车发生泡水或灭顶的情事,以达到保护该汽车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用防水装置与汽车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包覆汽车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依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 汽车浮力套
31 包覆单元 32 连接装置
311 底层 312 边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家立,未经苏家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74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