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工湿地水体处理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58025.9 | 申请日: | 201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6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秦升益;陈梅娟;吴丹雄;郭建雄;贾屹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彭秀丽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湿地 水体 处理 系统 | ||
1.一种人工湿地水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湿地植物(15);
湿地床体:所述湿地床体内部铺设有多层过滤基质,所述湿地床体上部种植有所述湿地植物(15),水体流经所述湿地床体的各层过滤基质得到净化处理,所述多层过滤基质从上至下包括粘土介质层(2)、砾石层(4)和碎石层(5);
进水管(10):设置于所述湿地床体的一侧,用于将污水注入所述湿地床体中;
过水墙(11):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湿地床体之间,所述过水墙上设有过水孔(12),经所述进水管(10)注入的水体经过所述过水孔(12)流入湿地床体;
出水管(13):设置于所述湿地床体与所述进水管(10)相对应的另一端,经过过滤处理后的水体通过所述出水管(13)流出所述湿地床体;
所述湿地床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碎石层(5)下层的防渗透气层(7),所述防渗透气层(7)由防水透气颗粒构成,所述防水透气颗粒之间形成气体分子能够通过且液态水分子不能透过的孔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湿地水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湿地床体内部设有折流墙,水体在所述湿地床体中流经所述折流墙表面,形成蛇形流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湿地水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流墙的高度等于所述湿地床体的高度,所述折流墙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湿地床体的上下表面相砌接,并形成砌接端;
每个所述折流墙的一个砌接端为含有透水材料的透水砌接端,所述的透水材料形成只能使液态水分子透过的孔隙,且相邻两个所述折流墙的透水砌接端处于不同的水平面,所述透水砌接端的透水系数为(0.1-1.0)×10-2m/s。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湿地水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流墙的高度小于所述湿地床体的高度,所述折流墙相互间隔地分别与所述湿地床体的上下表面相砌接,所述折流墙包括与所述湿地床体上表面相砌接的顶端折流墙(9)以及与所述湿地床体下表面相砌接的底部折流墙(16),所述顶端折流墙(9)具有与所述湿地床体上表面相砌接的连接端、远离所述连接端的自由端以及在所述连接端和所述自由端之间的阻流区,所述底部折流墙(16)具有与所述湿地床体底部相砌接的连接端、远离所述连接端的自由端以及在所述连接端和所述自由端之间的阻流区,所述顶端折流墙(9)和所述底部折流墙(16)的所述自由端均含有透水材料,所述透水材料之间形成只能使液态水分子透过的孔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人工湿地水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隙的尺寸为50-150μ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湿地水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流墙的连接端和阻流区均由防水透气颗粒和憎水粘结剂粘结而成,所述防水透气颗粒之间形成气体分子能够通过且液态水分子不能透过的孔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工湿地水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湿地床体还包括铺设于所述粘土介质层(2)和所述砾石层(4)之间的碎石过渡层(3),所述顶端折流墙(9)的所述连接端深入至所述粘土介质层(2)中,所述自由端深入至所述砾石层(4)中;所述底部折流墙(16)的所述连接端深入至所述防渗透气层(7)中,所述自由端深入至所述碎石过渡层(3)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工湿地水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层过滤基质的空隙大小关系为:碎石层(5)>砾石层(4)>碎石过渡层(3)>防渗透气层(7)。
9.根据权利要求3或8所述的人工湿地水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水墙(11)含有透水材料,形成可以使液态水分子透过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802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