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可发光汽车轮毂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58238.1 | 申请日: | 201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9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郑东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郑泰汽轮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7/00 | 分类号: | B60B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发光 汽车 轮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轮毂。
背景技术:
汽车的普及随之也产生一些安全问题,例如,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视线不良、路界不清,常使车辆偏离正常行驶轨迹发生意外情况。虽然夜间行驶的汽车都会开灯,但是汽车车灯产生的眩光会使对面来车驾驶人员不能掌握路面和车辆情况。另外,在路面没有路灯,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能否清楚的确认相邻行驶车辆的间距就更加重要。
为此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0820204177.3公开了一种汽车轮毂,其在轮毂外表面途覆有一层夜光粉材料层,这种发光轮毂白天通过吸收紫外线光或可见光,使光能转化后储存在轮毂外表面上的涂层材料的晶格中,在晚上则可以显示出汽车轮毂清晰的轮廓,增强了汽车的侧视效果。但该汽车轮毂的夜光粉材料层是直接途覆在汽车轮毂本体外表面的,一方面使用时间长后,容易脱落,附着力较差,另一方面也导致制作成型不便,其需要在汽车轮毂本体外表面多次途覆夜光粉材料才能得到理想厚度的夜光粉材料层,而且涂覆时还有可能会出现夜光粉材料溢流的现象,增加清理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附着力强、使用可靠、制作成型方便的可发光汽车轮毂。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的可发光汽车轮毂,在汽车轮毂的外侧表面上开设凹槽,并在凹槽内设置夜光涂层。
所述凹槽的深度在1mm以上,并且凹槽的底面和侧面具有R1.2以上的圆弧过渡。
所述夜光涂层以及容设夜光涂层的凹槽可分别设置在汽车轮毂的轮缘外表面和辐条外表面,或同时设置在二者外表面。
所述夜光涂层的涂覆厚度为100-150μm。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由于将夜光涂层设置在汽车轮毂外表面的预设凹槽内,所以一方面可以增加夜光涂层的附着力,使其在使用中不易脱落,另一方面也可根据所需厚度在凹槽内一次性涂覆成型,而不会发生溢流现象,增加了制作的方便性。同时,凹槽的底面与侧面具有R1.2以上的圆弧过渡,因而还能避免夜光涂层在收缩过程中因涂层厚度不均将槽中间涂层拉裂,确保夜光涂层的光滑与平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发光汽车轮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发光汽车轮毂,是在汽车轮毂的外侧表面上开设有凹槽1,并在凹槽1内设置夜光涂层2,从而使得该汽车轮毂能在夜晚或黑暗处发出彩光,涂层的颜色可根据需要来选择,材料可选用夜光油漆,目的是为了提醒相邻车辆或行人,起到警示的作用,而且还能增加车辆的美观性。
所述凹槽1的深度在1mm以上,并且凹槽1的底面和侧面具有R1.2以上的圆弧过渡,以避免夜光途层在收缩过程中因涂层厚度不均将凹槽中间油漆拉裂。凹槽部位必须光滑,不得有毛刺、粗刀纹等不良,以免反映到涂层产生凹凸不平等现象。
所述夜光涂层2以及容设夜光涂层的凹槽1可分别设置在汽车轮毂的轮缘3外表面和辐条4外表面,或同时设置在二者外表面。所述夜光涂层2的涂覆厚度为100-150μm,在此范围内,夜光材料发光效果最佳。
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郑泰汽轮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郑泰汽轮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82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