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咽喉呼吸引导导管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58932.3 | 申请日: | 201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5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刚;王唯芬;郭曲炼;吕洪伟;杨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志刚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16/04 |
代理公司: | 济南鲁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14 | 代理人: | 周长义;崔民海 |
地址: | 250012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咽喉 呼吸 引导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咽喉呼吸引导导管。
背景技术
在手术过程中给予机械通气的气管导管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传统的气管导管,在喉镜明视下进行气管插管,对高血压及心脏病等患者可引起较大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术中安全及预后无益。且对于困难气道的病人常会导致插管失败。2、喉罩(LMA),不用喉镜明视,可以快速插入,可用于手术中困难气道的处理。喉罩应用方便,但是,对于急诊手术的饱胃病人和未禁食的患者;具有反流危险的患者;气管受压和气管软化患者;喉罩应用是绝对禁忌的。相对禁忌证有:肺顺应性降低或高肺阻力患者,此类患者通常需要用2.5~3.OkPa(25.5~30.6cmH2O)的正压通气;气管插管困难患者虽然在未预知的插管困难患者或插管失败患者可以应用LMA,但有插管困难病史或预计插管困难的患者。3、气管食管联合导管(ETC),不用喉镜明视,避免了暴露声门时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在院前急救、心肺复苏和困难气管插管时比食管阻塞通气管、喉罩更加迅速、有效地开放气道并且减少胃内容物误吸等致命性并发症的发生。以上用于机械通气的气管导管都仅有通气功能,在气道的检查及操作过程中,由于没有专门的通气设施,仅能在局麻或基础麻醉下完成。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而且多发生意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存在的弊端,设计一种在可以没有自主呼吸或深麻醉下完成气管、支气管内的检查及操作的咽喉呼吸引导导管。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传统的气管导管及气管食管联合导管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该咽喉呼吸引导导管包括有通气入口、咽喉呼吸引导导管食道入口、咽喉腔气囊充气口、食管气囊充气口、食管气囊充气管、食道管、咽喉腔气囊、食管气囊、咽喉呼吸引导导管食管开口、咽喉腔气囊充气管、气道通气操作管及咽喉呼吸引导导管气管开口。其特征在于在气道通气操作管的通气入口侧增设一个密封的单向通气活瓣。所说的密封的单向通气活瓣为单向通气三叶活瓣。
本实用新型是将导管插入食管,不需喉镜暴露即可插入,有研究显示,盲插时,导管进入食管的概率是83%,进入气管的概率是17%。盲插可以避免挑起会厌和暴露声门时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的剧烈变化。配合必要的手法和体位,盲插进入食管的概率更高。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方便,插管时无需病人头部后仰和窥喉,成功率高,且通气效果满意。故尤适用于高喉头、颈椎强直或骨折、小下颌或下颌关节强直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张口困难病人,亦可用于因上颌部外伤出血或频繁呕吐等原因导致声门暴露困难者。可用于院前急救、心肺复苏和困难气管插管的处理。可作为紧急情况下气管或环甲膜切开术中维持气道通畅和供氧的有效方法。咽喉部套囊充气后可以固定导管以免脱出,在病人转运途中安全、方便。其空心导管可将液状胃内容物引出,且食管气囊起到封闭食管的作用。因此应用此咽喉呼吸引导导管不仅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还能防止胃内容物返流,避免误吸发生。在咽喉呼吸引导导管的总直径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食管导管的直径,使气道通气操作管的操作空间尽可能大,增加了操作的方便性。本发明对声带和气管黏膜无机械性侵袭,黏膜血供不受影响,不影响气管纤毛运动,故能维持气道自洁作用。且无喉罩可能存在的呕吐、误吸之虑。
本实用新型是将通气与气管、支气管内镜检查及气管、支气管内部的手术操作结合起来。不仅使检查过程更加舒适方便,也大大增加了安全系数。特别可用于小儿气管异物的取出以及不能耐受局麻下气管支气管镜检查的病人。开创气管镜手术的新纪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示意图。
图中,1、通气入口,2、咽喉呼吸引导导管食道入口,3、咽喉腔气囊充气口,4、食管气囊充气口,5、食管气囊充气管,6、食道管,7、咽喉腔气囊,8、食管气囊,9、咽喉呼吸引导导管食管开口,10、咽喉腔气囊充气管,11、气道通气操作管,12、咽喉呼吸引导导管气管开口,13、单向通气活瓣,14、气管,15、食管,16、会厌,17、软腭。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该咽喉呼吸引导导管包括有通气入口1、咽喉呼吸引导导管食道入口2、咽喉腔气囊充气口3、食管气囊充气口4、食管气囊充气管5、食道管6、咽喉腔气囊7、食管气囊8、咽喉呼吸引导导管食管开口9、咽喉腔气囊充气管10、气道通气操作管11及咽喉呼吸引导导管气管开口12。其特征在于在气道通气操作管11的通气入口1侧增设一个密封的单向通气活瓣13。所说的密封的单向通气活瓣13为单向通气三叶活瓣。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盲插时,一手提起舌和下颌,另一手持咽喉呼吸引导导管沿咽腔自然弯曲度轻轻置入,直至标记线正对门齿为止。标记线距咽喉腔气囊前端8CM左右。因解剖原因从喉镜窥视角度看,食管开口偏左侧。其左上方为左梨状窝,中间侧上方为会厌及声门口,操作时宜首选左侧进路,并将下颌向前上提以增大舌根与软腭间的间隙,以提高咽喉呼吸引导导管置入食管的成功率。导管到位后,首先将近端套囊充气,封闭咽喉腔,软腭上抬,将鼻腔封闭;然后将远端套囊充气,封闭食管。检查插入位置是否正确,a、双肺呼吸音和胸廓起伏;b、上腹没有气体吹进胃内的声音,没有胃内充气膨胀;c、连接呼气CO2传感器,如果PetCO2>30mmHg表明咽喉呼吸引导导管位置在气道内。证实导管位置正确。固定,然后将气道通气操作管的通气口接呼吸机回路进行机械通气。如果导管位置不正确,需要拔出重插,无需后仰,在自然头位插入。必要时应用喉镜,明视下将导管插入食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志刚,未经王志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89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男性功能康复保健装置
- 下一篇: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