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高压均压球喷涂用的挡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58961.X | 申请日: | 201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06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张道勇;胡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勇龙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13/02 | 分类号: | B05C13/02;B05D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奚衡宝 |
地址: | 22525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高压 均压球 喷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均压球表面涂装时用的悬吊装置的改进。
背景技术
均压球外表呈圆球形,整体无悬吊、装夹结构。超高压均压球、特高压均压球、普通均压球加工时,需要在其外表面涂装表层材料。设计要求:在表层材料在涂装时,不允许有丝毫盲点。以往对均压球进行喷涂时,一般采用内夹爪从均压球的圆孔中伸入,然后将均压球悬吊起来,这种常规手段能有效避免均压球外部出现夹持接触点,能够满足设计的要求。但由于喷涂材料一般呈雾化状态,有不少喷涂材料微粒会因重力原因从圆孔进入均压球内部,并主要积留在底部,造成球体内腔表面出现不规则的喷涂层,即上部无涂层、下部有较厚的涂层。我们发现,依照前述传统手段加工的产品,由于均压球内表面未作吸附处理,因此积留在底部的涂层容易脱落,导致在强电环境中出现不均匀放电,在进行电力测试工作时,脱落的涂层材料甚至会产生“爆炸”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能使均压球外表面无盲点状态悬吊,且能有效避免雾化的涂料进入均压球内腔,导致出现安全隐患的超高压均压球喷涂用的挡口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均压球空心,均压球的顶部设有一连通所述空心内腔的圆孔,所述圆孔直径小于所述空心内腔的最大直径,所述挡口装置包括一对通过铰链连接的硬板和一对吊索;所述一对硬板的底边为直边,顶边为劣弧形,所述铰链将一对硬板的直边相连;连接后的一对硬板的宽度小于所述圆孔的直径、长度小于所述空心内腔的最大直径;所述一对吊索的下端对称地分别连接在所述一对硬板顶面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利用一对可合页的硬板作为从均压球圆孔内悬吊均压球整体的“悬吊过渡支撑”物,再利用软索牵拉使一对硬板撑平后,将均压球整体悬吊起来。同时一对硬板还能起到对圆孔孔口的遮挡作用。本实用新型的挡口装置即能将均压球整体悬吊,又能起到防止涂覆材料进入球体内腔的作用;提高了均压球质量,减少了表面涂覆材料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1是均压球,11是球顶收缩部位,12是圆孔,2是硬板,21是吊环,22是吊索,23是吊耳,24是铰链,3是硬板顶边与均压球内腔的接触圆周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2所示,所述均压球1空心,接近球两端部位逐渐收缩,形成球顶收缩部位11和球底收缩部位,均压球1的顶部设有一圆孔12,所述圆孔12直径小于所述均压球球体的最大直径,所述挡口装置包括一对通过铰链24连接的硬板2和一对吊索22;所述一对硬板2的底边为直边,顶边为劣弧形,所述铰链24将一对硬板2的直边相连;连接后的一对硬板2的宽度小于所述圆孔12的直径、一对硬板2的长度小于所述空心均压球1内腔的最大直径;所述一对吊索22分别对称地连接在所述一对硬板2的顶面中部。吊索22的下端可通过在硬板2顶面设置的吊耳23连接硬板,上端采用一吊环21将两吊索22共同连接在其上。
使用时,如图3所示,将硬板2朝下叠合起来,使其能通过圆孔12伸入均压球1的内腔,再提拉吊索22,将一对硬板2撑起,一对硬板2的顶边则接触球顶收缩部位11的内表面,在硬板顶边与均压球内腔的接触圆周线3上对均压球1产生提拉的作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勇龙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勇龙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89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