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型水稻育秧群棚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59194.4 | 申请日: | 201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6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谭峰;田芳明;王晓亮;曹洪军;衣淑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A01G9/14;G05B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3319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型 水稻 育秧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工程信息化控制技术,主要涉及一种水稻育秧群棚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水稻育秧生产中,育秧棚的管理大都采用人工方式或半自动方式,其中人工方式由专人每天监视温度和湿度,手动开关通风窗和浇灌幼苗,不但浪费人力,精度也难以保证,这种方法已经不适合现代化农业的需求;半自动方式主要是在秧棚安装环境监测、通风和微喷控制设备,它具有环境的监测与控制功能,但自动化程度低,还需要一定的人力,而育秧期亦是农忙期,经常出现漏检,漏浇的现象,同时,育秧期为用电高峰期,经常出现停电现象,影响秧苗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传统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节能型水稻育秧群棚控制系统,达到实现高精度、低功耗的多个育秧棚内环境参数检测、并能按照农艺要求自动完成大棚开闭通风卷帘和微喷浇灌作业、提高作业质量、节约劳力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设计是,工业控制计算机分别与键盘、显示单元和Zigbee无线通信连接,节能型采集单元通过Zigbee无线通信与工业控制计算机连接,节能型采集单元由土壤温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环境湿度传感器、CO2浓度传感器、土壤PH值传感器及光照强度传感器装配构成,通风卷帘单元和微喷单元装配构成环境控制单元,环境控制单元与Zigbee无线通信连接,至此构成节能型水稻育秧群棚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对水稻工厂化育秧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作业可靠、控制精度准确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是节能型水稻育秧群棚控制系统配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件号说明:
1、工业控制计算机、2、键盘、3、显示单元、4、环境控制单元、5、微喷单元、6、通风卷帘单元、7、光照强度传感器、8、土壤PH值传感器、9、CO2浓度传感器、10、环境湿度传感器、11、环境温度传感器、12、土壤湿度传感器、13、土壤温度传感器、14、节能型采集单元、15、Zigbee无线通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一种节能型水稻育秧群棚控制系统,工业控制计算机1分别与键盘2、显示单元3和Zigbee无线通信15连接,节能型采集单元14通过Zigbee无线通信15与工业控制计算机1连接,节能型采集单元14由土壤温度传感器13、土壤湿度传感器12、环境温度传感器11、环境湿度传感器10、CO2浓度传感器9、土壤PH值传感器8及光照强度传感器7装配构成,通风卷帘单元6和微喷单元5装配构成环境控制单元4,环境控制单元4与Zigbee无线通信15连接。
作业时,节能型采集单元14上的光照强度、土壤PH值、CO2浓度、环境湿度、环境温度、土壤湿度、土壤温度等传感器7、8、9、10、11、12、13分别将棚内数据通过Zigbee无线通信15传输至工业控制计算机1内,并在显示单元3上显示,经工业控制计算机1处理后,由人工控制键盘2或自动控制,将执行指令传输给环境控制单元4上的微喷单元5和通风卷帘单元6,完成作业调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未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91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