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极群入壳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60198.4 | 申请日: | 201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9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熊正林;路俊斗;赖光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14 | 分类号: | H01M10/14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彭家恩 |
地址: | 526238 广东省肇庆市(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极群入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蓄电池极群入壳装置。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因具有价格低廉、质量可靠、容量范围大、维护简便、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从而广泛用于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电池在生产装配过程中有一个入壳工位,目前中大密电池的入壳为手工操作,而免维护的铅酸电池都是采用的紧配合结构,手工入壳非常紧,劳动强度大,稍有操作不当就会造成不良,影响生产进度与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新型蓄电池极群入壳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极群入壳装置,包括支撑架、电池传送机构、自动顶压机构和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和电池传送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所述自动顶压机构安装在导向机构下方。
所述自动顶压机构包括驱动件和入壳压块,所述驱动件固定在所述导向机构下方,所述入壳压块与所述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两边的固定杆和与所述固定杆滑动连接的滑动部件,所述滑动部件包括导杆和滑动连接件,所述导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滑动连接件与所述固定杆滑动连接。所述导杆包括两条,所述两个导杆底端还分别设置有滑动连接件。所述自动顶压机构安装在所述滑动部件的下方,所述驱动件固定在位于两个导杆底端的滑动连接件下方。
优选地,所述驱动件为气缸,所述滑动连接件为带座轴承,所述电池传送机构为滚道流水线。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本实用新型具备了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该蓄电池极群入壳装置对蓄电池极群入壳代替了工人手工入壳,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蓄电池极群入壳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蓄电池极群入壳装置示意图,该蓄电池极群入壳装置主要包括支撑架2、电池传送机构、自动顶压机构和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和电池传送机构分别设置在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自动顶压机构固定在导向机构下方。
一种实施例中,自动顶压机构包括驱动件和入壳压块4,驱动件固定在导向机构下方,入壳压块4与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通过导向机构使入壳压块4向下正对蓄电池极群,然后由驱动件驱动入壳压块4向下压动蓄电池极群,从而使其自动入壳。
导向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撑架2两边的固定杆5和与固定杆5滑动连接的滑动部件,滑动部件包括导杆7和滑动连接件,导杆7的两端分别通过滑动连接件与固定杆5滑动连接,导杆7即可沿蓄电池的运动方向纵向运动,当然导杆7两端还可设置供固定杆5穿过的通孔,以便导杆7沿固定杆5自由滑动。导杆7的数量可以为一条或者两条,导杆7底部设置滑动连接件,自动顶压机构安装在滑动连接件下方,即可沿垂直于蓄电池的运动方向横向移动。优选地,导杆7包括两条,两个导杆7底端分别设置有滑动连接件,驱动件固定在位于两个导杆7底端的两个滑动连接件上从而保持平衡,避免导杆7转动而使入壳压块4产生位置偏移而无法向下压动蓄电池极群。
本实施方式中,驱动件优选气缸3,滑动连接件优选带座轴承6,电池传送机构优选滚道流水线1以便自动运送蓄电池。当然,驱动件还可以采用液压缸、伺服电机等用于实现直线驱动的器件。
本实用新型的的蓄电池极群入壳装置工作原理为:如图1所示,蓄电池极群烧焊好后,将极群入壳1/3,蓄电池的电池塑胶壳因注塑脱模的关系形成上大下小的形状,可以没有困难的将极群插入电池塑胶壳的1/3,将待入壳蓄电池推到滚道流水线1的起始端,传送到支撑架2内,手动移动固定在导向机构下方的气缸3,使两个导杆7沿固定杆5纵向滑动至合适的位置、且固定在导杆7底端的带座轴承沿导杆7横向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最终使固定在气缸3下方的入壳压块4移动到蓄电池极群的正上方,然后打开气缸3的控制阀使气缸3向下压,通过入壳压块4将极群剩余的2/3压入电池塑胶壳,达到蓄电池极群完全入壳效果。装在气缸3上的入壳压块4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换,满足不同型号不同尺寸的入壳需要。
采用该蓄电池极群入壳装置对蓄电池极群入壳代替了工人手工入壳,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降低了手工入壳时由于工人靠近蓄电池,蓄电池附近空气中铅粉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影响,例如粉尘不会进入人眼的器官内,保护了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肇庆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01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引诱灭虫器
- 下一篇:一种手机探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