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p埋层的纵向沟道SOI LIGBT器件单元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60225.8 | 申请日: | 201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8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鹏;齐瑞生;汪洋;赵伟立;刘怡新;吴倩倩;孔令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9/739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纵向 沟道 soi ligbt 器件 单元 | ||
1.具有p埋层的纵向沟道SOI LIGBT器件单元,包括p型半导体衬底(1)、隐埋氧化层(2)、p埋层区(3)、n型轻掺杂漂移区(4)、栅氧化层(5),其特征在于:
隐埋氧化层(2)覆盖在p型半导体衬底(1)上,p埋层区(3)覆盖在隐埋氧化层(2)上,n型轻掺杂漂移区(4)和栅氧化层(5)并排设置在p埋层区(3)上,n型轻掺杂漂移区(4)和栅氧化层(5)相接,n型重掺杂多晶硅栅(6)紧邻栅氧化层(5)设置,n型重掺杂多晶硅栅(6)的一侧与栅氧化层(5)的一侧相接;
在n型轻掺杂漂移区(4)顶部两侧分别嵌入第一p型阱区(11)和n型缓冲区(17),第一p型阱区(11)的一侧与栅氧化层(5)的另一侧相接;
第一p型阱区(11)的顶部嵌入n型阴极区(10)和第一p阱欧姆接触区(12),n型阴极区(10)的一侧与第一p阱欧姆接触区(12)相接,n型阴极区(10)的另一侧与栅氧化层(5)相接,第一p阱欧姆接触区(12)设置在n型阴极区(10)与n型缓冲区(17)之间; n型缓冲区(17)的顶部嵌入第二p型阱区(16)和阳极短路点区(15),第二p型阱区(16)和阳极短路点区(15)相接,第二p型阱区(16)设置在阳极短路点区(15)与第一p型阱区(11)之间;第二p型阱区(16)的顶部嵌入第二p阱欧姆接触区(14),第二p阱欧姆接触区(14)与阳极短路点区(15)相接;
n型重掺杂多晶硅栅(6)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场氧化层(8-1),n型轻掺杂漂移区(4)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场氧化层(8-2),阳极短路点区(15)的顶部设置有阳极金属电极(13);第一场氧化层(8-1)覆盖了相邻的n型重掺杂多晶硅栅(6)的顶部、栅氧化层(5)的顶部,以及n型阴极区(10)顶部的一部分;第二场氧化层(8-2)覆盖了相邻的第一p阱欧姆接触区(12)顶部的一部分、第一p型阱区(11)的顶部、n型轻掺杂漂移区(4)的顶部、n型缓冲区(17)的顶部、第二p型阱区(16)的顶部,以及第二p阱欧姆接触区(14)顶部的一部分;阳极金属电极(13)覆盖了相邻的第二p阱欧姆接触区(14)顶部的一部分,以及阳极短路点区(15)的顶部;阴极金属电极(9)覆盖了相邻的n型阴极区(10)顶部的一部分和第一p阱欧姆接触区(12)顶部的一部分,并且分别与第一场氧化层(8-1)和第二场氧化层(8-2)相接;金属栅极(7)紧邻n型重掺杂多晶硅栅(6)设置,并与n型重掺杂多晶硅栅(6)的另一侧、以及栅氧化层(5)和第一场氧化层(8-1)相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022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驱油方法
- 下一篇:包含润滑剂的纤维素纤维-塑料组合物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