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土上建筑垃圾场地基加固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60493.X | 申请日: | 201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1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安洪;周成;庞应刚;姚裕春;叶世斌;李楚根;田辉;康玉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E02D5/34;E02D5/46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土上 建筑 垃圾场 地基 加固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基加固构造,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场及碴场下为软土的地基加固构造。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建筑垃圾,有大量的建筑垃圾弃在软土地基上,特别是沿海城市这种情况更为普遍。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在软土地基建筑垃圾场上修建工程越来越多,鉴于建筑垃圾及软土各自特殊性,单一加固工程措施难以满足工程要求或工程投资巨大。因此,迫切需求一种既能便于在软土层及建筑垃圾中施工,又能满足工程需要且施工工艺简单的地基加固新结构,并符合环保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软土上建筑垃圾场地基加固结构构造,具有结构简单、施工容易、耐久性好、投资省的特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软土上建筑垃圾场地基加固构造,其地基包括由下而上的下覆硬土层、软土层、建筑垃圾层和上部填筑层,其特征是:所述上部填筑层以下纵向、横向设置穿过建筑垃圾层及软土层的加固桩,所述加固桩由穿过软土层的混凝土拌合料桩和穿过建筑垃圾层的柱锤冲扩桩复合构成。
所述上部填筑层与建筑垃圾层之间铺设有加筋碎石垫层(3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施工容易、耐久性好,能有效降低建设成本,并符合环保要求,因而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两幅附图:
图1是本发明软土上建筑垃圾场地基加固构造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局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示出部位、构件及所对应的标记:下覆硬土层10、软土层11、建筑垃圾层12、加固桩20、混凝土拌合料桩21、柱锤冲扩桩22、加筋碎石垫层30、第一层碎石层31、第一土工格栅层32、第二碎石层33、第二土工格栅层34、第三碎石层35、上部填筑层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发明软土上建筑垃圾场地基加固构造,其地基包括由下而上的下覆硬土层10、软土层11、建筑垃圾层12和上部填筑层40。所述上部填筑层40以下纵向、横向设置穿过建筑垃圾层12及软土层11的加固桩20,所述加固桩20由穿过软土层11的混凝土拌合料桩21和穿过建筑垃圾层12的柱锤冲扩桩22复合构成。
所述混凝土拌合料桩21采用混凝土拌合料,根据软土层成桩效果决定混凝土标号,混凝土标号不小于C15,要求混凝土拌合料成桩效果不低于散体桩效果。所述柱锤冲扩桩22置于混凝土拌合料桩21上,待混凝土拌合料桩21初凝后施工柱锤冲扩桩,与混凝土拌合料桩21相接的2m桩长柱锤冲扩能量应适当降低。
参照图1,所述上部填筑层40与建筑垃圾层12之间铺设有加筋碎石垫层30。参照图2,所述加筋碎石垫层(30)可由由下而上依次铺设的第一层碎石层31、第一土工格栅层32、第二碎石层33、第二土工格栅层34和第三碎石层35构成。所述第一土工格栅层32和第二土工格栅层34采用低应变高强度双向土工格栅,其极限抗拉强度不小于80kN/m,标称强度延伸率不大于10%,网孔尺寸80~150mm。
本发明充分利用混凝土拌合料在软土中的成桩,形成混凝土拌合料桩21来克服软土中散粒体桩成桩困难,形成置换桩。在混凝土拌合料桩21的上部采用柱锤冲扩桩22加固建筑垃圾层12,充分发挥柱锤冲扩桩22对垃圾层的挤密作用和柱锤冲扩桩22本身承载作用。加筋碎石垫层30起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均匀分布地基承载力。与现行单一加固工程措施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施工容易、耐久性好的特点,且能有效地降低建设成本,并符合环保要求,因而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发明软土上建筑垃圾场地基加固构造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发明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04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开裂的液压支架顶梁唇口
- 下一篇:基于熵值法的恶意代码网络攻击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