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柱塞连杆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60825.4 | 申请日: | 201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3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朱玉泉;曹树平;罗小辉;石兆存;胡军华;巴鑫;朱万方;张祖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B53/14 | 分类号: | F04B53/14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朱仁玲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柱塞 连杆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柱塞泵的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柱塞连杆组件,适用于水压柱塞泵和油压柱塞泵。
背景技术
水液压传动技术是以水作为工作介质,具有不燃烧、无污染、系统压缩损失小、响应快、系统温升低、系统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小、系统维修方便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它是当前液压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水液压泵是水液压系统中的关键动力元件,是水液压系统的心脏,其性能优劣直接决定着整个水液压系统的性能优劣。近年来,容积式液压传动的高压化趋势,使水压柱塞泵尤其轴向水压柱塞泵的采用日益广泛。
柱塞连杆组件是水压柱塞泵中的关键部件。原动机通过主轴带动斜盘摆动,驱动柱塞在缸孔内作往复直线运动,由此实现封闭柱塞容腔的大小作周期性变化,再通过配流机构来不断完成吸水和排水过程。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斜盘类柱塞泵中,球头与柱塞为一体式结构,柱塞直接通过其端部的球头与斜盘连接(见李壮云、万会熊、贺小峰、聂松林:液压元件与系统,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斜盘驱动柱塞在缸孔内作往复运动,柱塞侧向压力角大,柱塞对缸孔的径向压力大,柱塞/缸孔摩擦副的PV值大,加之水的腐蚀性强,润滑性差,柱塞和缸孔之间很容易发生过度磨损或黏着失效,这使得柱塞与缸孔这对摩擦副对材料的要求较高,选材及加工困难,生产成本高,不利于这类泵的生产制造和应用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柱塞连杆组件,柱塞与球头连杆活动连接,连杆两端为万向球铰,属于二力杆构件,连杆与柱塞的夹角,即侧向压力角较小,所以柱塞所受的倾向力较小,柱塞与缸孔摩擦副承受的PV值很小,减小了柱塞与缸孔之间发生过度磨损或黏着失效的可能性,提高了柱塞/缸孔摩擦副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柱塞连杆组件,包括柱塞、球头连杆、球铰体、球铰盖、 球铰压盖和锁紧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铰体位于柱塞内,并通过所述锁紧螺母固定在柱塞上,该球铰体与所述球铰盖形成球窝,所述球头连杆一端的球头容置于该球窝内,形成球铰连接,并通过所述球铰压盖固定压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球铰压盖与球铰体螺纹连接,且该球铰体和球铰压盖上开有定位孔,用定位销进行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球铰体和球铰盖上各有一半圆形球窝,所述球头容置在由两者组合形成的圆形球窝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球头连杆另一端通过另一球头与柱塞泵的斜盘铰接,该球头连杆两端的球头中心沿轴向均开有通液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球铰盖采用分体结构,沿中心线对称剖为两半。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以海水、淡水、高水基、矿物油等作为工作介质的斜盘连杆式轴向柱塞泵中,工艺简单、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球头连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球铰盖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标识为:圆螺母1、止动垫圈2、挡圈3、柱塞4、球铰体5、球铰压盖6、球铰盖7、球头连杆8、O型密封圈9、O型密封圈10、定位销11、球头通液孔12、球头通液孔13。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包括圆螺母1、止动垫圈2、挡圈3、柱塞4、球铰体5、球铰压盖6、球铰盖7、球头连杆8、O型密封圈9、O型密封圈10、定位销11。柱塞4和球头连杆8采用分体结构,球铰体5的凹球面和球铰盖7的凹球面贴紧在球头连杆8一端小球头的外球面;球铰压盖6将两半球铰盖7压紧,并与球铰体5采用螺纹连接将球铰体5、球铰盖7与连杆球头压紧,组成球铰连杆,在球铰体5与球铰压盖6的螺纹连接处装有定位销11,防止螺纹松动;球铰体5与圆螺母1、止动垫圈2通过螺纹配合将球铰连杆、挡圈3和柱塞4锁紧;在挡圈3与柱塞4、球铰体5与柱塞4的连接台阶面上分别装有O 型密封圈9、10,以防止柱塞4在吸排水过程中发生泄漏。
当柱塞4处于压出行程时,斜盘的推力通过球头连杆8作用在球铰体5上,再经由球铰体5的台阶面传递到柱塞4上,使柱塞4缩进缸孔,此时球铰体5的内球面承受球头的挤压力;当柱塞4处于吸入行程时,斜盘的拉力通过球头连杆8作用在球铰盖7上,再依次经由球铰压盖6的内台阶面、球铰体5、圆螺母1和挡圈3传递到柱塞4上,使柱塞4伸出缸孔,此时球铰盖7的内球面承受球头的挤压力。
图2为球头连杆的结构示意图,球头连杆两端球头中心沿轴向各开有通液孔。
图3为球铰盖的结构示意图,沿中心线对称剖为两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08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