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应力钢绞线组合锚栓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60850.2 | 申请日: | 201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9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马人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F03D1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钢绞线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力发电塔基础的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钢绞线组合锚栓。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塔一般为单管塔筒结构。底节塔筒采用立体可调节组合式预应力锚栓(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0820150667.X)与基础相连接,并要求与钢筋混凝土基础刚接,目前的方法是采用预应力锚栓。近些年来,风力发电塔在沿海潮间带大量建造,并逐渐向海洋发展。为了防止潮水的侵蚀,基础混凝土部分的高度会比其在内陆时超出很多,锚栓的长度也随之越来越长,而锚栓的造价比较昂贵,分段连接也较麻烦,这就增加了风力发电结构的成本。预应力钢绞线的价格相对较低,并且由于其强度较高,会进一步节省钢材,降低造价。所以用钢绞线来代替部分锚栓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钢绞线组合锚栓,用钢绞线代替部分锚栓并能将上部的拉力顺利地传到基础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预应力钢绞线组合锚栓,由钢绞线1、钢绞线套管2、锚栓3、锚栓套管4、专用连接件5、两片式夹具6、支撑钢管7、上锚板8、下锚板9、塔筒底法兰10、拉伸套11、半螺母12、厚垫片13、钢管伸出接头14、预埋件15、下锚板撑脚16和钢绞线固定端锚具17组成,其特征在于下锚板撑脚16位于支撑钢管7下方,下锚板撑脚16焊接在预埋件15上,并用半螺母12调节标高后与下锚板9点焊定位;预埋件15固定于地基中;钢绞线1穿过下锚板9,顶端通过两片式夹具6固定于专用连接件5中,底端通过钢绞线固定端锚具17固定于下锚板9上,位于下锚板9与专用连接件5之间的钢绞线1外套有钢绞线套管2;锚栓3穿过上锚板8和厚垫片13,顶端与塔筒底法兰10连接,底端与专用连接件5用螺纹连接,位于上锚板8和专用连接件5之间的未经变形部分的锚栓3外套有锚栓套管4;支撑钢管7通过钢管伸出接头14使上锚板8与下锚板9相连接,钢管伸出接头14两端分别焊接在上锚板8和下锚板9上,焊于上锚板8上面的钢管伸出接头14与支撑钢管7之间用螺纹连接,焊于下锚板9上面的钢管伸出接头14安装时可转动;支撑钢管7上开有调节孔。
本实用新型中,钢绞线1和锚栓3分别从下部和上部穿入专用连接件5。专用连接件5的下端呈锚杯状,放入两片式夹具6后可以有效的固定钢绞线1,其上端有内螺纹,可以拧入锚栓3。
本实用新型中,锚栓3的一端做成了杯状。其半径增大,外面刻有螺纹,可以拧入专用连接件5中,同时顶住两片式夹具6确保钢绞线1锁紧且避开钢绞线1。
本实用新型中,专用连接件5外包有拉伸套11,给专用连接件5足够的竖向活动空间。支撑钢管7与钢管伸出接头14连接后可以支撑其上锚板8。
本实用新型中,支撑钢管7为若干组,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每组为6~8根,均匀分布在圆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采用强度更高而单价较低的钢绞线代替绝大部分的锚栓,使造价降低了三分之一。
2. 采用专门设计的连接件,可以实现预应力钢绞线与预应力锚栓的有效连接和传力。
本实用新型各组件材料普通、安装方便,零件更换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风机独立梁板式基础中的平面布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预应力钢绞线组合锚栓立面图。
图3为图2在A-A截面的剖面图。
图4为钢绞线和锚栓的连接部分的组装图。
图5为锚栓3下端部的结构图示。其中:(a)为左视图,(b)为主视图。
图6为专用连接件5的结构图示。
图7为两片式夹具6的结构图示。其中:(a)为左视图,(b)为主视图。
图8为钢绞线1的剖面图。
图中标号:1为钢绞线,2为钢绞线套管,3为锚栓,4为锚栓套管,5为专用连接件,6为两片式夹具,7为支撑钢管,8为上锚板,9为下锚板,10为塔筒底法兰,11为拉伸套,12为半螺母,13为厚垫片,14为钢管伸出接头,15为预埋件,16为下锚板支撑,17为钢绞线固定端锚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08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