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血袋加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61141.6 | 申请日: | 201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79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王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玲 |
主分类号: | A61M5/44 | 分类号: | A61M5/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血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输血袋加热器。
背景技术:
在抢救病人的时候,常常需要给患者进行输血,输血可以改善血循环,增加携氧能力,提高血浆蛋白,增进免疫力和凝血功能。血液的保存要防止凝固、保证细胞新陈代谢所需的营养、延长在体外的寿命、保证输给病人后能发挥相应的功能。因此在保存时要加入抗凝剂、细胞新陈代谢所需的营养、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等。由于各种血细胞的特点不同,保存的方法也不同,保存期也有所不同。目前,全血和红细胞保存于4±2℃内可保存35天;新鲜冰冻血浆在-2℃以下可保存1年。处于保存状态的血液,是不能够直接输注给患者使用的,必须给血袋加热,使血袋内部的血液温度要接近人体温度,否则患者心脏的承受力和活动力都会降低,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而针对血袋的加热,如果温度过高,则会引起血球溶血或细胞膜破坏,为确保病人输血安全,必须严格控制加热温度。
鉴于上述技术需要,迫切需要出现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温度恒定,可有效加热血袋的一种输血袋加热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温度恒定,可有效加热血袋的一种输血袋加热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血袋加热器,包括壳体,其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内仓,所述壳体的上部设置有挂袋,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输血管出口,所述内仓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内仓、所述加热管、所述输血管出口、所述挂袋与所述壳体在制造时一体成型。
所述加热管上电连接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面,所述温控器电连接有电线,所述电线上电连接有电源插头。
所述壳体上进一步设置有加水漏斗,所述加水漏斗与所述内仓相连通,所述加水漏斗与所述壳体在制造时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与内仓为PE或橡胶制品,内仓内盛放有液体,所述加热管用于加热内仓内的液体,所述温控器用于控制被加热液体的温度为37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温度恒定,可有效加热血袋,具体如下:
在给病人输血前,将本实用新型的挂袋挂在病人床前的吊钩上,将输血袋装入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内,将输血袋的导管顺着壳体底部的输血管出口探出,然后将水顺着加水漏斗加入,水充满内仓后,将电源插头连接在电源上,加热管发热,热量传导给水,水均匀升温直至达到37度,温控器断开,如此,即保证输血袋内的血液与病人体温相差无几,避免在输血过程中病人的心脏的承受力和活动力的降低。同时,针对血袋的加热,温度恒定,避免温度过高,引起血球溶血或细胞膜破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
1、电源插头 2、电线 3、温控器
4、挂袋 5、内仓 6、壳体
7、加水漏斗 8、输血管出口 9、加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包括壳体6,壳体6上设置有内仓5,壳体6的上部设置有挂袋4,壳体6的底部设置有输血管出口8,内仓5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9,内仓 5、加热管9、输血管出口8、挂袋4与壳体6在制造时一体成型。加热管9上电连接有温控器3,温控器3设置在壳体6的侧面,温控器3电连接有电线2,电线2上电连接有电源插头1。壳体6上进一步设置有加水漏斗7,加水漏斗7与内仓5相连通,加水漏斗7与壳体6在制造时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的壳体6与内仓5为PE或橡胶制品,内仓5内盛放有液体,加热管9用于加热内仓5内的液体,温控器3用于控制被加热液体的温度为37度。
在给病人输血前,将本实用新型的挂袋挂在病人床前的吊钩上,将输血袋装入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内,将输血袋的导管顺着壳体底部的输血管出口探出,然后将水顺着加水漏斗加入,水充满内仓后,将电源插头连接在电源上,加热管发热,热量传导给水,水均匀升温直至达到37度,温控器断开,如此,即保证输血袋内的血液与病人体温相差无几,避免在输血过程中病人的心脏的承受力和活动力的降低。同时,针对血袋的加热,温度恒定,避免温度过高,引起血球溶血或细胞膜破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温度恒定,可有效加热血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玲,未经王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11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