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钬激光超声综合碎石治疗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61971.9 | 申请日: | 201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36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武晓东;顾华东;郑陈琪;位兵;陈瑞涛;高静;张令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17/225 | 分类号: | A61B17/225;A61B18/2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超声 综合 碎石 治疗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钬激光碎石与超声碎石结合的钬激光超声综合碎石治疗系统。
背景技术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的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结石病发病率越来越呈上升趋势。现有的治疗结石的医疗设备主要有激光碎石机和超声碎石机等。激光碎石机中目前大多数产品采用的是脉宽为200-600微秒之间的钬激光输出。激光器的能量,峰值功率直接影响仪器的治疗效果。根据文献介绍和自己的实验结果,通常输出峰值功率在百瓦量级。对于致密巨型结石其峰值功率是远远不够的,碎石效果差。对于非手术的超声碎石机目前大多采用模拟电路实现自动频率跟踪,抗干扰性差,容易出现死锁现象。
针对医院和医疗机构来说,单独使用激光碎石会给病人带来痛苦,治疗手段复杂;单独使用超声碎石只能治疗部分成分的结石,对巨型结石治疗效果差。同时购买激光碎石机和超声碎石机势必增加成本,也给治疗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碎石机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供医生和病人灵活选择、有效治疗各种结石的钬激光超声综合碎石系统,避免了现有技术和设备中的缺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钬激光超声综合治疗系统,其包括通过一触摸屏控制系统分别连接控制的钬激光碎石模块和超声碎石模块,所述钬激光碎石模块通过光纤输出纳秒级激光,包括冷却系统、激光器模块和激光电源,所述冷却系统和激光电源分别连接在所述激光器模块上;所述超声碎石模块通过探针输出超声波,包括负压吸引装置和超声产生模块,所述负压吸引模块连接所述超声产生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激光器模块包括在一光路上依次设置的全反射镜、第一波片、偏正片、HO:YAG激光晶体、中红外调Q晶体、第二波片和输出镜。
进一步的,所述超声产生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DSP控制器、DDS信号产生电路、功率放大电路、换能器模块以及探针,所述换能器模块与所述DSP控制器之间还连接有一反馈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钬激光超声综合碎石治疗系统是将钬激光碎石和超声碎石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操作简单方便,使得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可以高效快速治疗各种碎石。对于体积小的质地坚硬的结石,可以采用超声碎石;对于体积大的结石可以使用钬激光碎石,纳秒钬激光的峰值功率高,治疗时间短;同时为了减轻排石的痛苦和对身体的损伤,患者还可以选择通过负压吸引装置将碎石排出体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将钬激光碎石与超声碎石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方便高效,可治疗各种结石疾病;
2、在微秒级腔型基础上设计加入中红外电光调Q晶体,同时用波片进行光学修正以克服高能量泵浦引起的晶体退偏;实现高峰值功率的纳秒级钬激光均匀输出;
3、超声碎石采用全数字的自动频率跟踪技术,提高抗干扰性和控制精度,消除死锁和跟踪误差。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钬激光超声综合碎石系统的框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激光器模块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超声产生模块的工作原理框图。
图中标号说明:1、钬激光碎石模块,101、冷却系统,102、激光器模块,103、激光电源,2、超声碎石模块,201、负压吸引装置,202、超声产生模块,3、触摸屏控制模块,1021、全反射镜,1022、第一波片,1023、偏振片,1024、Ho:YAG激光晶体,1025、中红外调Q晶体,1026、第二波片,1027、输出镜,2021、DSP控制器,2022、DDS信号产生电路,2023、功率放大电路,2024、换能器模块,2025、反馈电路,4、光纤,5、探针。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19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氧化氯空气消毒器
- 下一篇:多功能可滑动式悬臂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