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设备的屏幕防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63810.3 | 申请日: | 201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7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列;徐凯;毛千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设备 屏幕 防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屏幕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电子设备,如加固笔记本电脑等,使用于各种恶劣环境,需要设置玻璃板对屏幕进行保护。比如可加装屏蔽玻璃来加强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性)性能;或加装镀膜玻璃加强液晶屏的阳光可视能力等等。现有技术中,玻璃板通常通过胶带粘接于电子设备的前壳上,然后再通过在玻璃板的四周点硅胶进行密封。但是这样的设计在粘接胶带后需再进行点胶工艺,工艺复杂,导致工时及人力成本增加,生产成本高,而且玻璃板与前壳粘接在一起,无法轻易将其分开,如果其中一零件损坏,需同时更换玻璃板和前壳,不能保留没有损坏的零件,产品维护成本高。现有技术中也有通过在玻璃板的四周通过设置五金支架的结构将玻璃板锁紧于前壳上,这样的设计虽然便于拆分玻璃板与前壳,降低了产品的维护成本,但是五金支架需占用屏幕四周空间和厚度空间,不适用于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手持电子设备这类尺寸空间较小的电子设备,不符合电子设备轻薄化的发展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屏幕防护结构,其工艺简单,便于装配及拆卸,生产成本低,维护成本低,而且所需空间小,符合电子设备轻薄化的发展方向。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屏幕防护结构,包括壳体组件、设置于壳体组件内的屏幕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与屏幕构件之间设置有防护构件,所述前壳与防护构件之间夹设有第一弹性密封构件,所述防护构件与屏幕构件之间夹设有第一弹性缓冲构件,所述前壳与后壳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并将所述第一弹性密封构件、防护构件、第一弹性缓冲构件和屏幕构件压紧于前壳与后壳之间。
具体地,所述第一弹性密封构件的压缩量大于所述第一弹性缓冲构件的压缩量。
进一步地,所述屏幕构件的侧面与壳体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缓冲构件。
具体地,所述第二弹性缓冲构件设置有多数块,分别布置于所述屏幕构件的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屏幕构件与后壳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缓冲构件。
进一步地,所述前壳与后壳之间夹设有第二弹性密封构件。
具体地,所述前壳与后壳通过锁紧件可拆卸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防护构件为玻璃件或塑料件。
具体地,所述第一弹性密封构件由多条弹性密封条首尾相连拼接而成,所述第一弹性缓冲构件由多条弹性缓冲条首尾相连拼接而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密封构件的材质为泡棉,所述第二弹性密封构件的材质为硅胶,所述第一弹性缓冲构件、第二弹性缓冲构件、第三弹性缓冲构件的材质为泡棉或者硅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屏幕防护结构,其通过设置第一弹性密封构件、第一弹性缓冲构件、第二弹性密封构件、第二弹性缓冲构件和第三弹性缓冲构件,在压缩量的选择上,第一弹性密封构件的压缩量大于第一弹性缓冲构件的压缩量,使得密封构件和缓冲构件各自发挥其优势,在极小空间中达到密封和抗震的效果,可使产品应用于各种恶劣的环境下。通过将第一弹性密封构件通过防护构件和前壳压紧,使得防护构件与前壳之间拆装方便,与传统技术中粘接的方式相比,具有工艺简单、便于装配、所需工时短、生产成本低、易于维护等优点,且无需额外设置占用产品空间大的支架,节约了四周的空间,利于实现产品轻薄化的设计要求,产品结构适应性佳,可以很方便地应用于加固笔记本等便携式手持电子设备上,使产品达到IP65等级的防水要求,产品可靠性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屏幕防护结构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屏幕防护结构的另一分解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38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