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顶盖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64110.6 | 申请日: | 201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99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杨莹;张敏;丁教霞;张志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6 | 分类号: | B62D2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顶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的车辆顶盖。
背景技术
现阶段车辆顶盖的加工基本上都是一体化成型,待将车辆顶盖装配于车辆上时,在根据不同需求通过增加加强筋的方式对车辆顶盖进行局部的应力补强。这样的设计,虽然在车辆顶盖加工上可以实现统一批量化,但后续增加加强筋的步骤十分复杂,且耗费工时。另外,增加的加强筋占据有一定的空间,且不规则,这对于车辆内饰有很大影响。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的车辆顶盖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顶盖。该车辆顶盖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安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顶盖,包括骨架及顶盖外板,所述顶盖外板设置于所述骨架上,其中所述骨架包括顶部支撑架及数根侧支撑架,所述侧支撑架连接于所述顶部支撑架的边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述顶部支撑架的边缘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侧支撑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还包括有连接梁,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侧支撑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述顶部支撑架包括横支撑梁和纵支撑梁,所述横支撑梁与所述纵支撑梁彼此连接,形成网格状支撑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述侧支撑架包括第二连接部、弯折部及支撑部,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一端与所述顶部支撑架的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 部另一端与所述弯折部连接,所述弯折部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述顶盖外板与所述骨架卡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顶盖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车辆顶盖采用了骨架与顶盖外板的分体式设计,骨架为可组装设计,根据不同车型的不同要求进行组装,方便实用,便于安装。且该骨架空间分布规则,便于车体内饰。另外,该车辆顶盖还具有节省材料,减轻车辆自重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顶盖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实施例的骨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骨架示意图。
主要部件说明
1顶盖外板 2骨架
21顶部支撑架 211第一连接部
212横支撑梁 213纵支撑梁
22侧支撑架 221第二连接部
222弯折部 223支撑部
23连接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及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顶盖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实施例的骨架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辆顶盖,主要包括:顶盖外板1及骨架2,其中顶盖外板1设置于骨架2上。如图2所示,骨架2包括顶部支撑架21及数根侧支撑架22,侧支撑架22连接于顶部支撑架21的边缘上。更具体地说,顶部支撑架21的边缘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11,侧支撑架22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11上。顶部支撑架21包括横支撑梁212和纵支撑梁213,横支撑梁212与纵支撑梁213彼此连接,形成网格 状支撑架。优选地,横支撑梁212与纵支撑梁213彼此垂直连接,这样支撑效果最佳,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根据车型不同,可任意选择不同数量的横纵支撑梁搭建所需面积的顶部支撑架。侧支撑架22包括第二连接部221、弯折部222及支撑部223,其中第二连接部221的一端与顶部支撑架21的第一连接部211连接,第二连接部221的另一端与弯折部222连接,弯折部222另一端与支撑部223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弯折部222可由金属等材料制成,具有弹性,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骨架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的车辆顶盖与第一实施例中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在第一连接部211与侧支撑架22之间设置有连接梁23。当直接将顶部支撑架21与侧支撑架22连接的尺寸不符合具体车型需要时,可采用连接梁23,调整骨架尺寸。
上述内容中所提及的连接包括焊接、铆接或卡合连接等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顶盖除便于安装外,其零部件均可通过模具批量生产,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41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微型客车尾部加强结构的局部加强板
- 下一篇:矿井电机车运输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