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墙板支承连接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64699.X | 申请日: | 2011-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94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窦立军;李和光;李九阳;王莹;隋艳娥;张华;朱坤;刘卉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B2/82 | 分类号: | E04B2/82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益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1 | 代理人: | 余岩 |
地址: | 13001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支承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复合墙板支承连接件。
背景技术: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建筑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而我国原有的建筑方式,建筑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现场环境差已成为制约建筑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二十世纪末期,国家提出了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政策,其中,住宅建筑标准化、住宅部品部件生产工业化、施工安装装配化是其核心。而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是上述三项目标完美结合的最佳实现方式。预制钢筋混凝土复合保温外墙挂板(以下简称为复合墙板)是在内、外混凝土层中夹填岩棉、苯板等高效保温材料,通过连接件将三层材料有效连接成整体的大型墙板。复合墙板采用工厂预制,现场安装的方式,具有施工质量有保证、减少现场湿作用、增加施工速度、减少施工成本等一系列优点,成为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复合墙板具有上述诸多优点,而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是应用的核心问题。复合墙板是非承重墙体,如何将复合墙板的自重以及所承受的作用合理、有效地传递到主体结构上,并实现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保证在地震发生时,不对主体结构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又不先于主体结构破坏是复合墙板推广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
目前,类似复合墙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尚没有国家统一型式与标准,国内一些单位采用的连接方式如下:在复合墙板内叶混凝土局部增设牛腿,牛腿内预埋带有内套筒的预埋件,在主体结构混凝土顶面预埋带有水平钢板的预埋件,主体结构顶面与牛腿下表面留有50~70mm缝隙,安装时,螺栓下端与主体结构的预埋件固定,上端穿入牛腿内预埋件的内套筒中,顶紧牛腿,支承墙板。该连接存在的问题:1、牛腿局部突出、内置预埋件构造复杂,加工制作难度大、成本高;2、牛腿局部突出,占用室内空间,且对室内装修、使用造成困难;3、该连接仅起到实现墙板转动的功能,不能实现墙板的水平滑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成本低、施工方便、结构安全可靠的复合墙板支承连接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墙板支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钢板、上下竖向钢挡板、左右竖向钢插板,上下竖向钢挡板居中焊接于水平钢板上,左右竖向钢插板焊接于水平钢板且位于上下竖向钢挡板两边。
本实用新型通过左右竖向插板分别插入复合墙板内叶的预留孔槽中,支承连接件与主体结构上预埋件焊接连接,既实现了将复合墙板的作用有效地传递到主体结构上,又实现了复合墙板与主体结构之间的柔性连接,(纵向滑动与平面外的转动),不对主体结构刚度造成很大影响,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而且室内墙面平整、施工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复合墙板与主体结构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水平钢板1、上竖向挡板2、下竖向挡板3、左竖向插板4、右竖向插板5。竖向挡板2、3居中焊接于水平钢板1上,竖向插板4、5根据设计位置要求焊接于水平钢板1,竖向插板4、5要求顶部切削成圆弧。水平钢板作为支托,与上下竖向钢挡板共同承托复合墙板的自重;同时上下竖向钢挡板还作为相邻两块复合墙板的分隔,有效防止纵向水平荷载发生时两块复合墙板的碰撞,同时增加了水平钢板的刚度。
参照图2,复合墙板制作时,在墙板内叶6底部两端切削、预留孔槽7;主体结构施工时,在主体结构8中埋设预埋件9。复合墙板安装时,首先将支承连接件与预埋件9焊接连接。复合墙板起吊后,竖向插板4插入复合墙板内叶6底部一端的预留孔槽7中(竖向插板5插入相邻复合墙板内叶6底部另一端的预留孔槽7中),复合墙板与主体结构8连接安装完毕。竖向钢插板4、5伸入复合墙板底部的预留孔槽7内,下部预留空隙,除了支承复合墙板外,可以实现复合墙板的纵向滑动与平面外的转动。整个支承连接件连接在主体结构框架柱或框架梁上,将复合墙板的各种作用有效地传递到主体结构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工程学院,未经长春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46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