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型双层客车用分体式空调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64754.5 | 申请日: | 2011-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0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黄自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金翅鹏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汪瑜 |
地址: | 20033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双层 客车 体式 空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空调装置,特别是大型双层客车用制冷空调装置之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随公路交通的迅速发展,双层客车因载客量大而盈利能力强、运行经济,越来越受客运企业的青睐。同时对客车的舒适性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现有大型双层客车空调装置,基本上都将不包括风道、控制操作系统的空调装置机组总成后置于客车尾部,由于空调装置机组总成占用相当大空间,随之占用了客车后部的乘座空间。而且,由于后置蒸发器出风口输出的冷风是通过设在车内的上、下层风道分配至车箱,这样容易造成车尾冷量多,车前冷量少,往往后座位上乘客已感过冷,前座位上乘客却感觉冷气不足。且冷风通过风道的距离过长,也会因与风道摩擦而损失风量,加之因只能控制风量,不能控制压缩机的排量,不能做到精确能量控制,从而也影响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和不利于节能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通过合理布置既能增加双层客车后座,又能较好调控温度与风量,为乘客提供舒适空调环境的大型双层客车用空调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对于包括有压缩机组、冷凝机组、蒸发机组、风道和控制操作系统的双层客车用空调装置,让所述蒸发机组包含有上层左右两个蒸发机组和下层左右两个蒸发机组,上层左右两个蒸发机组分别被设置在上层左右风道内且客车的中部之处,下层左右两个蒸发机组分别被设置成:右侧的蒸发机组的设在靠近中门的下层右风道尾端;左侧的蒸发机组设在近客车中部的下层左风道尾端。这样将原设在车后的、且占空较多的蒸发机组移至车厢中部,能使车厢后部腾出空间多设置一至两排座位。而且由于蒸发机组移至车厢中部,送风路径缩短一半,流程阻力与风量损失小,使车内前后温度更加均匀,从而提高了乘座者的舒适感。另外,如此分散布置,也有利于车辆配重之平衡。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在上述空调装置的各蒸发机组上设置电磁阀,压缩机组上设置卸荷阀,以实现能量调控,精确控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大型双层客车用制冷空调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实施例的A A阶梯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实施例的B-B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实施例的C-C阶梯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举实施例进一步介绍本实用新型。
图1与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大型双层客车用空调装置,包括:压缩机机组(1)、冷凝机组(2),蒸发机组(3)、风道(4)和控制操作系统(5),蒸发机组(3)包括上层左右两个蒸发机组(3A)、(3B)和下层左右两个蒸发机组(3C)、(3D),所述上层左右两个蒸发机组(3A)、(3B)分别被设置在上层左右风道(4A)、(4B)内且客车的中部之处。如图3与图4所示,所述下层左右两个蒸发机组(3C)、(3D)被设置成:左侧的蒸发机组(3C)设在近客车中部的下层左风道(4C)尾端;右侧的蒸发机组(3D)设在靠近中门的下层右风道(4D)尾端。由于蒸发机组移至车厢中部设置,如图1所示,能使车体后部腾出以往安装蒸发机组的空间,而可在车厢后部增设一排座位,利于车主提高运客能力。
如图所示,本例双层客车用空调装置的各蒸发机组(3A)、(3B)、(3C)、(3D)上均设有电磁阀(6),压缩机组(1)上设有卸荷阀(7)。空调控制采取上下层分开控制的方法,当上层温度达到设定值时,能关闭上层蒸发机组的电磁阀(6),停止供给冷媒,同时,压缩机组上的卸荷阀打开,降低压缩机的排量,卸去部分载荷。下层温控也如上层同样控制。只有当上下层温度都达到设定值时,才让压缩机停止工作。如此能量调控,利于节能减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金翅鹏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金翅鹏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47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薄膜太阳能汽车遮阳板
- 下一篇:前后车架锁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