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桥梁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64800.1 | 申请日: | 2011-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0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斌;王星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海斌;王星星 |
主分类号: | E01D11/04 | 分类号: | E01D11/04;E01D19/02;E01D19/14;E01D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2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桥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建筑桥梁。
背景技术
桥是一种用来跨越障碍的大型构造物,确切的说是用来将交通路线(如道路、铁路、水道等)或者其他设施(如管道、电缆等)跨越天然障碍(如河流、海峡、峡谷等)或人工障碍(高速公路、铁路线)的构造物。桥的目的是允许人、车辆、火车或船舶穿过障碍。
目前,针对那些建筑中所使用的桥梁,桥身所采用的材质均为混凝土钢筋结构,由于混凝土钢筋结构的桥梁,其自重重、成本高、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其抗扭能力差以及抗风能力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承载力强、抗风能力好并且刚度好的建筑桥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桥梁,包括桥身和至少两个用于支撑桥身的桥墩,所述的桥身上表面横向设置有两个相同的倒V字型组合式桥双塔,桥双塔与桥墩相对应设置在桥身上表面和下表面上,所述的桥双塔两侧与桥身上表面之间固定有用于提高承载力和抗风能力的斜拉索并且形成双斜索面,可以提高桥身的抗扭能力和抗风能力,桥身、桥墩和桥双塔为整体结构。
所述的桥墩包括四个结构相同的墩体,其中两墩体分别固定在桥身前端底面纵向方向上并且两墩体之间具有一定间距;另外两墩体分别固定在桥身后端底面纵向方向上并且两墩体之间具有一定间距。
所述的桥双塔由两个倒V字型桥塔拼合而成,两桥塔的封闭端分别向外倾斜并呈缩口状固定在桥身上表面上。
为了提高桥梁的安全性,所述的桥身上设置有防护栏。
为了能够降低自重和降低成本并且能够提高灵活性,所述的桥身采用玻纤塑料复合材料制作而成。
为了能够提高其刚度,所述的斜拉索材质为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桥梁,桥身采用玻纤增强塑料复合材料,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和提高灵活性;组合桥双塔和桥身之间固定双斜索面,增强了桥梁的抗扭能力,提高了承载力和抗风能力,弥补了材料本身自重轻的缺陷,新材料的使用更是具有科学先进性;采用桥身、桥塔和桥墩为整体结构,形成了跨度内具有多点弹性支承的钢构,既免除了大型支座,又同时满足悬臂梁施工的稳定要求;另外此结构的整体刚度比较好,桥身挠度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桥身,11.防护栏,2.桥墩,3.桥双塔,4.斜拉索。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建筑桥梁,包括采用玻纤塑料复合材料制作而成的桥身1、桥墩2和桥双塔3三者为整体结构,桥身1两侧固定有防护栏11,桥身1前端底面纵向方向上分别固定有两墩体,桥身1上表面固定有桥双塔3,桥双塔3由两个倒V字型桥塔拼合而成,两桥塔的封闭端分别向外倾斜并呈缩口状固定在桥身1上表面上,倒V字型组合式桥双塔3的开口端的两脚固定在桥身1上表面上并与桥身1前端底面纵向方向上的墩体相对应,两桥塔之间固定有若干条斜拉索4,两桥塔两侧与桥身1上表面之间也固定有若干条斜拉索形成双斜索面。
桥身1后端底面纵向方向上分别固定有两墩体,桥身1上表面固定有桥双塔3,桥双塔3由两个倒V字型桥塔拼合而成,两桥塔的封闭端分别向外倾斜并呈缩口状固定在桥身1上表面上,倒V字型组合式桥双塔3的开口端的两脚固定在桥身1上表面上并与桥身1后端底面纵向方向上的墩体相对应,两桥塔之间固定有若干条斜拉索4,两桥塔两侧与桥身1上表面之间也固定有若干条斜拉索。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海斌;王星星,未经王海斌;王星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48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