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塑料电筒电珠套管座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66016.4 | 申请日: | 2011-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8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廖少雄;蔡群山;梁富文;陈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虎辉照明科技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21/002 | 分类号: | F21V21/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1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 电筒 电珠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筒电珠套管座部,特别是一种塑料电筒电珠套管座部。
背景技术
手电筒由于其轻便易携带,作为一种常用的临时照明使用工具进入每个人的生活。常用的手电筒的结构是:灯头与电筒的筒体连接,筒体内放置有干电池或蓄电池,筒体的表面上安装有控制发光元件发亮的开关,筒体的后端螺纹连接有后盖。灯头是由安装电珠的电珠套管座部和反光罩组成,电珠套管座部固定安装在筒体上面。为了达到形成完整闭合电路,需要电珠套管座部有良好的绝缘部件、导电部件和弹性部件等,例如一种常用的手电筒的电珠套管座部,其组成包括:电池顶、电珠顶弹簧、电珠顶、电池顶垫圈、电珠顶垫圈、导电碟、导电碟垫圈、电珠套管座、电珠外套管和电珠套管共10个零件。采用上述的电珠套管座部,由于零件较多,导致组装工艺比较复杂,并且费时,造成原材料和人工的浪费;并且,在导电零件间加装绝缘零件的方式,一旦电珠套管座部进水导致绝缘失效,就会导致烧毁电筒,造成火灾等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容易且绝缘效果良好的塑料电筒电珠套管座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塑料电筒电珠套管座部,该塑料电筒电珠套管座部由电珠套管座1、导电条2和导电片3组成;导电条2卡接在电珠套管座1的外部,导电条2一端从电珠套管座1上的通孔11伸入到电珠套管座1的内腔壁,另一端和筒身上的开关相接触;导电片3卡接在电珠套管座1底部的支架12上。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因为该塑料电筒电珠套管座部仅包含电珠套管座、导电条和导电片三个零件,这样不仅节省了材料成本,而且使装配工艺简化,节省了人工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取消了零件之间的绝缘层结构,避免了由于进水等原因造成的绝缘层失效烧毁电筒和火灾隐患。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塑料电筒电珠套管座部,该塑料电筒电珠套管座部由电珠套管座1、导电条2和导电片3组成;导电条2卡接在电珠套管座1的外部,导电条2一端从电珠套管座1上的通孔11伸入到电珠套管座1的内腔壁,另一端和筒身上的开关相接触;导电片3卡接在电珠套管座1底部的支架12上。
这样,导电片3一端和电珠的正极接触,另一端和电池的正极接触,电筒尾盖和电池的负极接触,导电条2的一端和筒身上的开关接触,导电条2的另一端和电珠的负极接触,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流通路。
当然,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照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虎辉照明科技公司,未经广州虎辉照明科技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60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嵌入式灯具座及灯具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LED强光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