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植入式智能血压调节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66185.8 | 申请日: | 201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1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卢才义;张玉霄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才义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N1/378;A61B5/0215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任凤华 |
地址: | 10085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入 智能 血压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压调节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植入式智能血压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高血压是患病率高、并发症多、致残致死率高的最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2000年统计显示:世界范围内,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6.4%,预计2025年总患病率将达到29.2%;2002年,我国对14个省市的高血压调查显示: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3.95%;约50%-60%的脑卒中和40%-50%的心肌梗死发生与血压升高有关,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不良,将导致心、脑、肾脏和外周血管损害并最终导致相应器官的功能衰竭;我国每年约有150万人死于高血压;因此,高血压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高血压既是一种独立的慢性病,又是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压从110/75mmHg开始,其水平升高会带动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增加。50%-60%的脑卒中和40%-50%的心肌梗死发生与血压升高有关。作为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脑卒中和心脏病已成为当今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估算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新发心肌梗死5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300万人,每年主要心血管病的直接医疗费用达1300亿元,其中用于高血压的医疗费达366亿元。临床研究表明,平均降低收缩压10mmHg、舒张压5mmHg,脑卒中发生危险下降40%-50%,冠心病发生危险下降15%-20%,心力衰竭发生危险减少50%。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对预防心脑血管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法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疗法两种。前者是目前最常用的有效方法,但是存在累计费用高、药物不良反应很难避免和终生服药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等缺点,因此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差和治疗率低;后者包括改变生活方式、有氧运动、心理干预、基因疗法和电刺激颈动脉窦神经等几种方法,但是都不能达到安全、有效和平稳降血压的理想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参与的血压调节反射是人体血压调的最主要机制。当血压升高时,牵拉位于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通过交感神经的传入纤维将信息传至血管运动中枢,使交感神经的活动性降低,交感神经的缩血管纤维受到抑制,从而使血压降低;反之,当血压降低时,也通过这种反射途径,使交感兴奋性增强,使血压得以恢复。上述血压调节机制是由血压波动促发,通过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颈动脉窦神经-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的反射途径实现的,这一反射被称为减压反射。早期研究认为:当血压持续地偏离正常范围时,压力感受器水平和/或中枢神经水平重调定,重调定是指在高血压患者或动物的压力感受反射功能曲线向右移位的现象,也即指压力感受器在较正常高的血压水平上进行工作。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减压反射在慢性高血压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反馈调节作用;压力感受器重调定可能并不是长期高血压的结果,而是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于是,国外一些学者试图通过干预减压反射实现降血压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才义,未经卢才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61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路灯
- 下一篇:盘式制动器的制动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