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自动前照灯调平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66766.1 | 申请日: | 201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2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高小静;王蕾;张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1/115 | 分类号: | B60Q1/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姜精斌 |
地址: | 10002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自动 前照灯调平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乘用车电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自动前照灯调平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车辆中的前照灯已由固定设置且照射角度只有远、近两个档位可调发展为可随动任意调整照射角度,从而带来了更多的驾驶乐趣。
但是,如果前照灯照射角度调整不当,在会车时将对迎面来车的司机造成强烈的眩目,尤其是使用高亮度的高压气体放电灯(HID:High intensityDischarge)的车辆,会导致对面来车的司机出现短时的盲视,从而导致出现安全隐患。因此,目前许多国家和组织均已经制定相应的法规,要求配备可调整照射角度前照灯的车辆,尤其是配备HID前照灯的车辆,必须配备能够全自动调节前照灯照射高度(即角度)的系统,即自动前照灯调平系统(AHL)。
而现有AHL系统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增加了车辆的生产以及改装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自动前照灯调平系统,从而可以低成本的使车辆前照灯具有自动调平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自动前照灯调平系统,包括:
用于在车辆行驶前,获取车辆负载后车身纵向倾斜角度变化量信息的信息获取模块,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设置于车辆的后轴处;
用于基于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变化量信息,将车辆前照灯照射角度调整至目标角度的调整模块。
优选的,所述信息获取模块包括:
用于获取负载后车辆后轴高度变化量信息的传感器;
用于基于所述传感器获取的车辆后轴高度变化量信息,计算获取车身纵向倾斜角度变化量信息的电子控制单元。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一体设置。
优选的,所述调整模块为直流电机。
优选的,所述信息获取模块与调整模块采用本地互联网络总线、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或硬线通信连接。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自动前照灯调平系统,通过设置用于在车辆行驶前,获取车辆负载后车身纵向倾斜角度变化量信息的信息获取模块,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设置于车辆的后轴处;以及设置用于基于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变化量信息,将车辆前照灯照射角度调整至目标角度的调整模块。从而可以低成本的使车辆前照灯具有自动调平功能,且对原车改动小,具有实现容易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自动前照灯调平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自动前照灯调平系统中信息获取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自动前照灯调平系统,具体可如附图1所示,包括:
用于在车辆行驶前,获取车辆负载后车身纵向倾斜角度变化量信息的信息获取模块11,信息获取模块11设置于车辆的后轴处;
用于基于信息获取模块11获取的所述变化量信息,将车辆前照灯照射角度调整至目标角度的调整模块12。
从而可以低成本的使车辆前照灯具有自动调平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自动前照灯调平系统,其具体可为一种静态前照灯自动调平系统。所谓静态是指在车辆行驶前,基于车辆负载后车身纵向倾斜角度,将车辆的前照灯照射角度调整至法规允许的目标角度,并基于该前照灯照射角度行驶车辆。
而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辆负载后车身纵向倾斜角度是基于车辆后轴高度变化量而获取的,具体表现为可在车辆的后轴处设置一传感器111,用于获取负载后车辆后轴的高度变化量信息,另外,在车辆后轴处,还可设置一电子控制单元112(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又可称之为行车电脑、车载电脑、汽车专用微机控制器、汽车专用单片机等),用于基于该车辆后轴的高度变化量信息计算车身纵向倾斜角度变化量信息。而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传感器111与电子控制单元112还可一体设置(如附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67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