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织机的凹梭轮及双锥面运行轨道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67645.9 | 申请日: | 201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1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黄美昌;周传对;陈崇锡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美昌;周传对 |
主分类号: | D03D37/00 | 分类号: | D03D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40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织机 凹梭轮 锥面 运行 轨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圆织机领域,特别是一种圆织机的凹梭轮及双锥面运行轨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制造使用塑料圆织机,其梭船及运行轨道结构有四种类型,一种是依靠梭船上的4只梭轮在上下门圈单锥面跑道上运行;第2种是利用梭船上的4只梭轮在上下门圈平面阶梯型跑道上运行防飞梭,依靠梭底板在上下门圈之间的栅门轨道上滑动摩擦运行;第3种是利用梭船上的4只梭轮在上下门圈平面阶梯型跑道上运行防飞梭,依靠梭底板在上下门圈之间的滚柱轨道上滚动摩擦运行;第4种是利用梭船上的4只梭轮在上下门圈平面阶梯型跑道上运行防飞梭,依靠梭底3-4只滚轮在上下门圈之间的栅门轨道上滚动摩擦运行;这4种类型结构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断丝、飞梭、噪音大、易损件多、电耗高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圆织机的凹梭轮及双锥面运行轨道结构,可以有效防止飞梭的发生,降低噪音,减少断丝故障提高工效,减少易损件降低费用,可以节能降耗。
一种圆织机的凹梭轮及双锥面运行轨道结构,包括有:下门圈、上门圈、下凹梭轮、上凹梭轮、梭船体,其特征是所述上门圈的下沿设计成双锥面,下门圈的上沿设计为双锥面,上门圈的双锥面为上凹梭轮运行轨道,下门圈的双锥面为下凹梭轮运行轨道,梭船体安装在上下门圈之间,梭船体上安装有4只凹梭轮,2只下凹梭轮与下门圈双锥面滚动接触,2只上凹梭轮与上门圈双锥面滚动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梭船体,在上下门圈之间均布有4只、6只、8只、12只梭船体及相对应的凹梭轮,圆织机主轴每转一圈,编织物上相对形成4根、6根、8根、12根纬丝,在满足了编织不种规格编织袋的情况下使圆织机高效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上门圈的下沿设计成双锥面,下门圈的上沿设计为双锥面,上门圈的双锥面为上凹梭轮运行轨道,下门圈的双锥面为上、下凹梭轮运行轨道,梭船体安装在上下门圈之间,梭船体上安装有4只凹梭轮,2只下凹梭轮与下门圈双锥面滚动接触,2只上凹梭轮与上门圈双锥面滚动接触,梭轮在此轨道上运行能有效防止飞梭的发生,可以降低噪音,减少断丝故障提高工效,减少易损件降低费用,可以节能降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实施例的剖面形状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祥细说明实施例
参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1-下门圈、2-下凹梭轮、3-上凹梭轮、4-上门圈、5-梭船体,一种圆织机的凹梭轮及双锥面运行轨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下门圈1的上沿设计成双锥面,上门圈4的下沿设计为双锥面,下门圈1的双锥面为梭船体5的下凹梭轮2运行轨道,上门圈4的双锥面为梭船体5的上凹梭轮3运行轨道,梭船体5安装在上下门圈之间,上下门圈之间的距离有定位装置固定定位,梭船体5上安装有4只梭轮,分布在梭船体的四个角上,其中2只下凹梭轮2与下门圈1的上沿双锥面滚动接触,2只上凹梭轮3与上门圈4的下沿双锥面滚动接触。
参照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形状示意图,1-下门圈、2-下凹梭轮、3-上凹梭轮、4-上门圈、11-上门圈外锥面、12-上凹梭轮外侧锥面、13-上门圈内锥面、14-上凹梭轮内侧锥面、15-下凹梭轮外侧锥面、16-下门圈外锥面、17-下凹梭轮内侧锥面、18-下门圈内锥面,从图中可以看到:下门圈1的上沿为双锥面结构,有下门圈外锥面16和下门圈内锥面18,上门圈4的下沿为双锥面结构,有上门圈外锥面11和上门圈内锥面13,下凹梭轮2与上凹梭轮3设计成双锥面沟槽结构,结合图1,当梭船体5在上下门圈之间运行时,下凹梭轮内侧锥面17与下门圈内锥面18滚动接触,上凹梭轮内侧锥面14与上门圈内锥面13滚动接触,有效承受梭子运行产生的离心力,下凹梭轮外侧锥面15与下门圈外锥面16滚动接触,上凹梭轮外侧锥面12与上门圈外锥面11滚动接触,可以有效防止飞梭的发生,从而保证了梭子运行稳定。
参照图3、图4、图5,图3、图4、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特征是所述梭船体在下门圈1与上门圈4之间均布有4只、8只、12只梭船,圆织机主轴每转一圈,编织物上相对形成4根、8根、12根纬丝,在满足了编织不种规格编织袋的情况下使圆织机高效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有效防止飞梭的发生,降低噪音,减少断丝故障提高工效,减少易损件降低费用,且可节能降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美昌;周传对,未经黄美昌;周传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76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