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视野汽车后视镜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69225.4 | 申请日: | 201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6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徐云明;徐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蓝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8 | 分类号: | B60R1/08;G02B5/10;G02B1/10;G02B5/0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33209 | 代理人: | 陈红 |
地址: | 31402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野 汽车 后视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后视镜,尤其是一种没有盲区的大视野汽车后视镜。
背景技术
汽车后视镜是保证安全行车的主要安全设备,但目前各种轿车上安装的后视镜无论是平面镜、球状凸面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盲区,而且视野宽度不足,驾驶员在转弯、变道、超车或被超车时,往往要身体前倾或左右扭转头才能发现障碍,因此,始终存在着影响行车安全的隐患。但普通后视镜盲区大、视野小,在行驶中极易因观察不到而造成交通事故。市面上这样类似的大视野后视镜已最大限度的扩大在驾驶位的观察视野,极大地降低了因观察不到而造成交通事故,但是还是有一定的盲区存在。目前有一些所谓的“无盲点”后视镜产品供车主选用.通常是圆形小镜片,价格低容易安装,只要揭下背面胶纸把小镜子粘贴到原来的平面后视镜上即可。白天行车勉强着能用,有扩大视野的作用。但由于这种小镜子弧度很大,看到的后方来车变得很小,会产生较严重的距离错觉。实际侧后方来车已经很近,却错以为离得还远,很不安全。特别是在夜间行车,由于小镜子弧度大,直径小,因此只能看到后方一些小亮点,分不清是车灯、路灯,基本上失去望后镜作用。 因此该类型的侧面后视镜也是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做到汽车侧面无盲区的的效果。同时,国内外也有企业在研制智能化新产品,采用以摄像机为基础的后视镜系统,但是由于成本较高、价格昂贵,不利与产业化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视线范围大的大视野汽车后视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大视野汽车后视镜,包括主视大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视大后视镜上一体化设置有消盲区,所述的消盲区为球面反射镜,其球面半径为400~500mm,且在球面反射镜表面镀铬或高反射膜。镀铬或高反射膜的作用和目的是使入射光线进行发射,增加视角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反射膜为铝膜,铝膜外层镀有二氧化硅保护膜,将铝膜与外界环境隔离开,使铝膜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消盲区为圆形,圆形半径为20~30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主视大后视镜为平面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消盲区一体化设置在主视大后视镜的一角。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大的主视后视镜内设计一个消除盲区的圆形的球面部分,消除在行车过程中所产生的盲区,通过消除盲区的圆形球面部分的广角成像作用,使在行车过程中盲区的像呈现在消除盲区的圆形球面上。本实用新型中大的主视后视镜为常规用后视镜,观察行车过程中的常规视野,主视镜观察不到的盲区在消除盲区的圆形的球面部分可以观测到,通过光线在消除盲区的圆形的球面内部的折射、反射将视野角度放大,增加视野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光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主视大后视镜1,主视大后视镜1采用常规的平面镜,该主视大后视镜1形状可根据不同车型的需要而变化,主视大后视镜1上一体化设置有消盲区2,一般消盲区2位于主视大后视镜1的一角,也可根据主视大后视镜1的设计而变化。
所述的消盲区2为圆形,圆形半径为R=20~30mm。消盲区2为球面反射镜,其球面半径为R=400~500mm,且在球面反射镜表面3镀铬或高反射膜。高反射膜为铝膜,铝膜外层镀有二氧化硅保护膜,将铝膜与外界环境隔离开,使铝膜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参见图4,可以看到A光线和B光线光分别进入主视大后视镜1,如果该镜为平面镜,则入射角等于反射角。A光线的入射角为45°、反射角也45°;B光线的入射角为30°,反射角也为30°。
消盲区2球面部分凸面镀高反铬,增强光路反射,该消盲区凸起球面镜R=400、以光学材料为K9玻璃为例,材料折射率为:1.51637;当A光线以入射角为45°进入该主视后视镜,进行折射,折射角为A1,再经凸面反射,反射光线在平的一面进行折射,反射角为A2、折射角为A3。
根据折射公式: ,得出: sinA1=
A1=28°
再通过连接法线用计算机CAD模拟得出在凸面镜内部,A光线出射时的入射角A2=38.7°
同理根据折射公式:,得出: sinA3=1.51637*sin38.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蓝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蓝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92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净化设备
- 下一篇:用于装载各种卷径板卷的平板车托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