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餐厨垃圾收集滤水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69456.5 | 申请日: | 201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1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金宜英;陈婷;聂永丰;孟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F1/08 | 分类号: | B65F1/08;B65F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张文宝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收集 水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厨垃圾的收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餐厨垃圾收集滤水桶,能在垃圾收集源头有效滤除70%以上的自由水,使垃圾减量35%-50%。
背景技术
高效卫生的收运是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关键之一。目前,与运输车配套的餐厨垃圾收运桶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泔水桶”,通过低轮、桶盖的设计可以达到餐厨垃圾卫生简便收运的目的。但是,餐厨垃圾中自由水含量高达50%(重量比)以上,目前的餐厨垃圾收运方式不能有效地从源头去除这些水分,从而增加了收运成本,并且易造成垃圾运输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难以控制。同时,高含量的水活度促进了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加快了垃圾的腐败变质,不利于餐厨垃圾的安全消纳及高端产品的品质保证。
专利200520078546.5公开了一种能够将固态和液态垃圾分离并分类收集的餐厨垃圾专用收集装置,通过上部的固态垃圾过滤箱和下部的设有油水分隔板的液态垃圾分类收集箱将餐厨垃圾细分成油、水和固态垃圾。
专利201020148416.5揭示了一种利用螺旋挤压原理的餐厨垃圾源头减量分类设备,以螺旋挤压设备将餐厨垃圾制成农机肥,油水分离装置将餐厨废油与废水分离。
以上技术结构复杂,操作繁琐,成本高昂,不适于餐厨垃圾收运的实际工程化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能在收集源头有效地去除餐厨垃圾中的自由水分,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餐厨垃圾收集滤水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餐厨垃圾的收集设备包括:内桶、外桶及楔子。内桶设置在外桶内,由楔子固定;内桶的侧壁及底部设有若干个滤水孔;在外桶内壁、内桶的下方设置的排水管道,并通过排水口接出外桶;内桶实现滤水,外桶实现排水,有效滤除餐厨垃圾中的自由水。
所述内桶侧壁按照双排等角度交叉布孔方式布置3-6组滤水孔,同时为了有效利用侧压,在内桶底部按照三角形布孔方式设置正五边形滤水孔,孔径为Φ15-25mm。
所述外桶内底面为漏斗型结构集水结构,同时在四周均匀布有支点。
所述楔子由锁紧手柄和活动螺栓组成,固定在外桶上。
所述内桶外壁和外桶内壁对称的设有四个缺口。
本实用新型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本发明餐厨垃圾收集滤水桶可以在餐厨垃圾收集的同时,有效滤除垃圾中的自由水,在尽量不增加现有收运难度的前提下,能有效的将餐厨垃圾中80%以上的自由水滤除,并排入集油池,达到垃圾减量及改善垃圾收运环境卫生的效果;该桶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易损件易于更换,广泛适用于餐厨垃圾的收运,亦可应用于其它自由水含量丰富的垃圾处理工艺,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显著,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餐厨垃圾收集滤水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1(a)为该餐厨垃圾收集滤水桶A-A面的剖视图。
图2为内桶的示意图。
图2(a)和图2(b)分别为A-A及B-B面的剖视图。
图中标号:
1-锁紧手柄;2-活动螺栓;3-外桶;4-内桶;5-内桶侧孔;6-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餐厨垃圾收集滤水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和图2为餐厨垃圾收集滤水桶的示意图。包括:锁紧手柄1,活动螺栓2,外桶3,内桶4,内桶侧孔5,排水口6。内桶4置于外桶3中,通过锁紧手柄1和活动螺栓构成的自制楔子固定。内桶4侧壁按照双排等角度交叉布孔方式布置4组内桶侧孔5,同时为了有效利用侧压,在内桶4底部按照三角形布孔方式设置正五边形滤水孔,孔径为Φ20mm,用于滤除水分。另外,在外桶底部的漏斗型集水设计上布有少量的支点,用以支撑内桶。外桶排水口6中设有阀门,在自由排出水分的同时,亦可避免垃圾收运过程中跑冒滴漏的现象。
具体应用时,将内桶4置于外桶3中,外桶底部的支点托住内桶。将安装于活动螺栓2上的锁紧手柄旋紧,固定内外桶的同时,进一步地架起内桶。餐厨垃圾装入内桶4中,其中的水分在重力势能和侧压的作用下分别由内桶侧孔和底部多孔板流出,由外桶上的漏斗型设计收集后,打开排水口6上的水阀,排出垃圾中的水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694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