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供应链的新型电子标签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70548.5 | 申请日: | 201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0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廉仁淳;艾竹轩;金英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引速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高之波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供应 新型 电子标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应用于供应链的新型电子标签。
背景技术
电子标签也称为射频卡,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目标对象的相关信息,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作为一种无线识别技术,电子标签识别技术具有防水、防潮和耐高温的优点,而且可以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安全性更高,同时电子标签可以存储的数据容量也更大,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中的数据进行修改,因此被广泛用于销售、物流、仓储,生产管理等整个供应链环节,可以及时的了解相关信息,提高效率。
目前在库存盘点和生产的过程当中,都是通过无线电识别技术的跟踪和识别能力,对各种项目进行监控,并就相关的信息进行交流,当前通过无线电识别技术识别相关项目有关信息的方法,都是通过无线通信设备,如主动或被动转发器,将一个电子标签的信息发送出去,电子标签的信息直接表示该项目。这种标签通常设计储存或代表相关项的有关信息,如独特的识别号码,到期日期,生产日期,制造信息,货物状态之类。
通常的电子标签是包括天线和与天线相连的集成电路(IC)芯片,此类型的电子标签适合许多不同类型的项目使用,但是这样的标签却不能很好的适用在金属物品的项目上,其原因是金属物品表面反射的电磁场会干扰电子标签通过天线传输的信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供应链的新型电子标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供应链的新型电子标签,其包括一嵌体和一塑料外壳,其中所述嵌体包括一天线、一无线通信设备和一载片,所述天线位于载片上,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与天线相连接,所述塑料外壳包括一顶部和一底部,所述顶部与底部之间设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嵌体位于所述塑料外壳的容置空间内,所述电子标签在塑料外壳底部的底面还设有一金属反射层。
优选的,所述载片的厚度为2mm-5mm,使用的材料为聚酯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和聚酰亚胺薄膜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天线为偶极对称天线,通过印制的方式将天线印于载片上
优选的,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为射频通信设备,制成集成电路芯片的格式,所述天线通过导电粘接的方式与无线通信设备连接。
优选的,所述塑料外壳的顶部为平板结构,所述底部的截面为U型结构,所述顶部覆盖于底部之上。
优选的,所述电子标签在金属反射层的底面还设有一粘胶层。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嵌体封装在塑料外壳的容置空间中,整体封装结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更好的用于各种场合,通过在电子标签在塑料外壳底部的底面设有一金属反射层,可以有效的屏蔽金属物品表面反射的电磁场,这样本实用新型就可以应用于各种金属物品的表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中1.嵌体,2.塑料外壳,3.金属反射层,4.粘胶层,101.天线,102.无线通信设备,103.载片,201.顶部,202.底部,203.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应用于供应链的新型电子标签,其包括一嵌体1和一塑料外壳2,其中所述嵌体1包括一天线101、一无线通信设备102和一载片103,天线101位于载片103上,无线通信设备102与天线101相连接,所述塑料外壳2包括一顶部201和一底部202,顶部201与底部202之间设有一长方形的容置空间203,嵌体1位于所述塑料外壳2的容置空间203内,从而实现对电子标签的封装,同时电子标签在塑料外壳2底部202的底面还设有一金属反射层3,通过设置金属反射层3,可以有效的屏蔽金属物品表面反射的电磁场,使得电子标签可以更好的应用于金属物品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引速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引速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05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