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油气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72096.4 | 申请日: | 201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76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谢克艳;乞玉龙;缪青;周琨;韦明慧;于春杰;魏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4 | 分类号: | F01M13/04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陈英超 |
地址: | 471039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机 油气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领域,涉及一种柴油机油气分离器。
背景技术:
柴油机油气分离器是将曲轴箱排出的油气分离为油和气的装置,以降低曲轴箱内的油雾压力。其中分离出的机油应引流回发动机的机油循环系统进行再循环。如果油气分离器的设计不能满足发动机的需要,则会严重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行。现有油气分离器大多结构复杂,分离后的机油不能直接引流回气缸盖罩内循环使用,需要在分离器壳体外设置专用回油管引流回柴油机油底壳,不仅形式复杂,而且增加的外部管路会影响柴油机整机外形美观。
随着我国柴油机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柴油机强化程度越来越高,柴油机如何实现有效的油气分离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设计具有合理的油气分离及回油结构,成为设计高性能柴油机油气分离器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实用的柴油机油气分离器,能够方便地安装于发动机气缸盖罩上部,具有特别设计的内部回油腔,可将分离后液态的油直接导入气缸盖罩内循环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柴油机油气分离器,包括呼吸器壳体、呼吸器盖板、呼吸器过滤盖板; 将呼吸器壳体进气口内壁面沿圆周方向均匀涂以固化密封胶,再将呼吸器过滤盖板扣上压紧。在呼吸器壳体上沿整个顶面的T形凹槽内涂以固化密封胶,并将呼吸器盖板扣上压紧。
呼吸器壳体中回油腔高度H为17mm~19mm,回油腔口部上端内半径RI为R5mm~R7mm,回油腔口部下端内半径RJ为R2mm~R4mm,回油腔壁厚K为2mm~3mm。
呼吸器壳体内腔底面开有回油槽,其开口范围角度L为18°~22°,回油槽高度M为1mm~2mm。
本实用新型可达到如下有益效果:本分离器采用了特殊设计的内部回油腔,可使油气分离器中分离出的机油直接回流至发动机气缸盖罩内。而且因为采用了漏斗形的旋转空心体的结构,避免了与进气口气流发生互相干扰。本分离器结构简单,功能完善,能够有效地将油气分离,并将分离后的机油直接引流回发动机气缸盖罩内循环使用。本分离器外形美观,不需要通过在油气分离器壳体外设置专用回油管,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保证了油气分离器的可靠性及发动机整机外形的整洁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柴油机油气分离器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柴油机油气分离器中呼吸器壳体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柴油机油气分离器中呼吸器壳体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柴油机油气分离器包括:呼吸器壳体1、呼吸器盖板2、呼吸器过滤盖板3; 将呼吸器壳体1进气口内壁面沿圆周方向均匀涂以固化密封胶,再将呼吸器过滤盖板3扣上压紧。在呼吸器壳体1上沿整个顶面的T形凹槽内涂以固化密封胶,并将呼吸器盖板2扣上压紧。
如图2、3所示,回油腔在呼吸器壳体1上,回油腔高度H为17mm~19mm,回油腔口部上端内半径RI为R5mm~R7mm,回油腔口部下端内半径RJ为R2mm~R4mm,回油腔壁厚K为2mm~3mm。
如图2、3所示,回油槽在回油腔与呼吸器壳体1内腔底面相交部位,其开口范围角度L为18°~22°,回油槽高度M为1mm~2mm。
本实用新型柴油机油气分离器安装在发动机气缸盖罩上方。发动机工作时,窜入曲轴箱内的油气经管路进入油气分离器,经分离作用后,由于该油气分离器的具有特别设计的内部回油腔,所以液态的油受重力作用沿回油腔进入气缸盖罩内,最终流回曲轴箱循环使用,而气态的气经连接管进入进气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20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燃机机体以及应用该机体的内燃机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喷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