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力发电机用的管桩平台基座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72227.9 | 申请日: | 201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2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华;刘红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红静 |
主分类号: | E02D27/12 | 分类号: | E02D27/12;E02D27/14;E02D27/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73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力发电机 平台 基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机领域。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使用自然风力来发电,由于有经济、环保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绿色能源,风力发电技术也得到了高速发展。宽阔的沿海有丰富的风力资源,还不占用宝贵的陆地,是风力发电的首选地带。
在浅海的软上基础上进行风力发电时,风力发电机的基础要承受海上的强风载荷、海水腐蚀、波浪冲击等,还要解决由于软上基础的含水量大,形成很厚的淤泥层,淤泥层的承载力很低造成的基础不稳、向下沉降等难题。所以,风力发电机的基础远比陆上的结构复杂、技术难度高、施工效率低、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建设周期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用的管桩平台基座,能承受海上的强风载荷、海水腐蚀、波浪冲击,解决由于软上基础承载力低造成的基础不稳、向下沉降等难题,使风力发电机的基础施工效率高、建设成本低,投资少,建设周期短。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风力发电机用的管桩平台基座包括风力发电机,还包括支撑风力发电机重量的管桩平台基座体、支撑管桩平台基座体的支撑固定桩、在管桩平台基座体上方封闭支撑固定桩的封闭块、支撑固定桩连接混凝土;管桩平台基座体为用管桩立柱支撑的平台结构,包括位于管机平台基座体下部的底板、底板的上方有复数个位于管桩平台基座体中部均匀分布的圆柱形空心的管桩立柱、管桩立柱上方有位于管桩平台基座体上部的顶部平台,顶部平台上方埋置有风力发电机固定螺丝,发电机固定螺丝固定风力发电机;空心的管桩立柱的孔中有插入海底的支撑固定桩,支撑固定桩和管桩立柱的孔之间有使其连接固定成一体的支撑固定桩连接混凝土,支撑固定桩的上方有封闭支撑固定桩的封闭块。
所述的在管桩平台基座体四周的管桩立柱在底板上向内倾斜,在管桩平台基座体中心的管桩立柱与底板垂直。
所述的底板上的管桩立柱全部与底板垂直。
所述的顶部平台、底板、管桩立柱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材料制成,钢材料的表面有防腐蚀保护层。
所述的管桩立柱中心的孔是圆形、四方形、六方形或八方形,支撑固定桩的外形为圆柱形。
所述的管桩立柱中心的孔是圆形,支撑固定桩的外形是四方形、六方形或八方形。
所述的在底板的上方有压脚抛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风力发电机的基座能承受海上的强风载荷、海水腐蚀、波浪冲击,解决由于软土基础承载力低造成的基础不稳、向下沉降等难题,使风力发电机的基础施工效率高、建设成本低,投资少,建设周期短。
附图说明
1.图1是风力发电机用的管桩平台基座的正面部视图。
2.图2是图1的俯视图。
3.图3是图1的A-A放大剖视图。
在图中:
1.风力发电机 2.管桩平台基座体
3.顶部平台 4.底板
5.管桩支柱 6.支撑固定桩
7.封闭块 8.风力发电机固定螺丝
9.支撑固定桩连接混凝土 10.压脚抛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图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
图1是风力发电机用的管桩平台基座的正面剖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A-A放大剖视图。
由图1、图2、图3中可以看出,风力发电机用的管桩平台基座支撑风力发电机1的重量和载荷,基座位于浅海海底的泥面上,风力发电机1是现有常用的风力发电机,可以有各种不同功率、不同结构和重量,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重量体积大的位于浅海软土基础上的大功率风力发电机。
风力发电机的管桩平台基座包括支撑风力发电机1重量的管桩平台基座体2、支撑管桩平台基座体2的支撑固定桩6、在管桩平台基座体2上方封闭支撑固定桩6的封闭块7、支撑固定桩连接混凝土9。
管桩平台基座体2是框架式管桩平台结构,管桩平台基座体2包括位于管桩平台基座体2下部的底板4、底板4的上方有复数个位于基座体中部的圆柱形空心的管桩立柱5、管桩立柱5上方有位于管桩平台基座体2上部的顶部平台3,顶部平台3上方埋置有固定风力发电机的风力发电机固定螺丝8。底板4与海底泥面接触,底板4的面积大,使单位面积的压力减少,有利于减少管桩平台基座体2的沉降。管桩立柱5为空心的圆柱形形状,管桩立柱5连接底板4和顶部平台3形成框架式结构的管桩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红静,未经刘红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22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汽车的能量回收装置
- 下一篇:列尾主机防脱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