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硅油取出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72433.X | 申请日: | 201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6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刚;连黎红;袁超峰;王梦华;赵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刚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A61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油 取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眼科手术用器具,特别涉及一种硅油取出器。
背景技术
硅油作为眼内填充物,广泛应用于玻璃体手术,由于硅油长期置于玻璃体内易引起并发症,如白内障、青光眼、角膜变性等,故在视网膜复位后应将其取出,在取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视网膜再次脱离、驱逐性出血、低眼压等,其中有些并发症与硅油的取出方法及应用的器械有关,目前硅油取出常用的方法有主动法和被动法,主动法是通过负压吸引将硅油主动吸出,该法需将套管针连接到玻切机的抽吸装置上,优点是取硅油时间短,但需要配备有抽吸装置的玻切机,取完硅油后,套管中有硅油粘附,不易清洗,故操作复杂,造价高,实际工作中只有少数大医院在应用,由于无相关器械,一般医院仍旧应用被动法,巩膜上作两个切口,一个切口做灌注,由另一由切口溢出硅油,但这种方法在切口太小时,硅油不易取出,切口过大,易引起低眼压,致脉络膜爆发性大出血,并且易造成硅油残留、视网膜葡萄膜嵌顿致切口闭合欠佳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患者失明,临床上有些医生自制针头或用静脉留置针等方法取出硅油,但每次均需要进行改造,应用时,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造价低,操作简单的硅油取出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硅油取出器,由吸出针(1)、手柄(2)组成,其特征在于:吸出针(1)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手柄(2)挤压部位,吸孔(3)位于吸出针(1)侧面,手柄(2)为扁平形状,吸出针(1)与手柄(2)水平面90°垂直连接,手柄(2)手握端呈45°斜向上。
本实用新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硅油取出器,设计简单实用,吸孔位于侧面,便于吸出各方向的硅油,手柄处设计倾斜角,便与旋转操作,可以批量生产,临床应用操作简单,造价低,避免了视网膜脉络膜嵌顿,低眼压,特别是脉络膜爆发性大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基层工作人员非常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硅油取出器,吸出针(1)可选用不锈钢材料,手柄(2)可选用PVC材料,采用冷焊接方式连接,手柄(2)也可采用不锈钢材料时采用锡焊接方式连接,采用的吸出针(1)的吸孔(3)位于吸出针(1)侧面,手柄(2)采用斜角方式,工作时将吸出针(1)置于巩膜切口内,手持手柄(2),将硅油缓慢吸出,并可根据硅油位置旋转手柄,使侧吸孔位于硅油界面,便于吸出干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刚,未经陈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24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置弹簧的管式反应器
- 下一篇:食物调理柜台改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