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藻类生长试验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73468.5 | 申请日: | 201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70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彭文启;槐文信;高旭;杨中华;李哲;冯健;杜霞;蔚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M1/02 | 分类号: | C12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姜精斌 |
地址: | 10003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藻类 生长 试验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生态实验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藻类生长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一般利用生态水槽(水箱)实验来研究紊动混合在藻类生长中的作用机理,国内已开展的生态槽实验主要有:(1)室内容器培育试验,是在一系列营养盐相同的水体中培养藻类,实验水体体积较小(容器体积1~2L),流速控制主要通过电动搅拌器搅拌。(2)室内水槽实验,通过水泵控制循环水流,流量流速可控,相比容器培育实验水体体积增加,水体动力条件为自然流动而非转动或者搅动,光照、温度等为室内环境。(3)室外水槽实验,一般水槽尺寸长度为5-10m,宽度2-3m,采用江河水库的原水进行实验,气象条件为自然条件。
但是在室内进行生态槽实验,与野外条件相差较大,模拟实验的与自然条件下原型水体的相似性无法保证,尤其是针对于藻类这样体积较小,对于环境较为敏感的研究对象,室内实验效果与野外的实际情况可能相关数个数量级。现有的室外生态槽(水箱)实验虽然布设在室外,而且引入采用江河水库的原水进行实验,但是一般是位于岸边,由于水体中与岸边的小气候条件(光照、水温、湿度)等都有所变化,所以采用这种方式而建立的生态槽与原水的条件也有许多差异,试验效果也受影响。并且现有的小型生态槽无法模拟真实的水动力条件,而大型生态槽由于尺度过大,虽然可以通过控制水流的流速来模拟原水的水动力条件,但是因为水流量过大,无法调节试验水中的营养盐浓度、藻类的种类、水温等因素,无法测试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藻类的生长情况,设计工况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藻类生长试验系统,既能模拟自然状态下的生境条件,又能实现营养盐、水动力条件的可控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藻类生长试验系统,包括位于自然水体中的藻类生长试验装置、通过控制电缆与所述藻类生长试验装置相连接的调速装置以及用于固定所述藻类生长试验装置的固定装置,
其中,所述藻类生长试验装置包括:
外筒,所述外筒由外筒底盖、外筒上盖以及外筒体组成;
与所述外筒底盖一体连接的空心内筒,所述内筒由内筒上盖和内筒体组成,所述内筒体的下端口与外界相通,所述外筒与内筒组成整体的纵截面呈倒凹字形,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用于盛装试验水体的环形空间;
固定在所述外筒上盖上的电机;以及
位于所述环形空间内、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电机相连接的桨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桨叶结构包括两个桨叶和桨叶骨架。
进一步地,所述桨叶骨架通过万向转轮固定在所述内筒上盖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外还套设有一电机盒,所述控制电缆通过所述电机盒上端的孔洞与所述调速装置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筒上盖上设置有若干个孔,所述外筒上盖与所述外筒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筒的直径为1m,高度为2m,所述内筒的直径为0.5m,所述外筒和内筒的厚度均为0.01m。
进一步地,所述桨叶的宽度为0.22m。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通过支架与所述外筒上部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的转速为0.5转/分钟~20转/分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对藻类的生长试验在自然水体中开展,光照、温度、水下光热结构均为自然状态,藻类生长空间接近自然条件,实验流速控制是通过浆片带动水体流动,对水体扰动小,更接近于水库、河道中的自然流动状态。因此,本实用新型既能模拟自然状态下的生境条件,又能实现营养盐、水动力条件的可控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藻类生长试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藻类生长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藻类生长试验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藻类生长试验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藻类生长试验槽无法真正模拟原水状态(包括温度、光照、营养物、水流流态)的问题,提供一种藻类生长试验系统,既能模拟自然状态下的生境条件,又能实现营养盐、水动力条件的可控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34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