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Z”字型内置吸管饮料包装盒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20073530.0 申请日: 2011-03-18
公开(公告)号: CN202138693U 公开(公告)日: 2012-02-08
发明(设计)人: 李晓泽;吴洽泉;黄逸;林嘉颖;黄东伟;麦丹婷;梁丹枫 申请(专利权)人: 李晓泽;梁丹枫;黄逸
主分类号: B65D77/28 分类号: B65D77/28;B65D85/7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10006 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外***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字型 内置 吸管 饮料包装
【说明书】: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管内置的饮料包装盒。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饮料包装盒的吸管都是外置的,其构造是饮料包装盒和用塑料薄膜包装的吸管粘在一起。需要饮用饮料时,就要用手撕开塑料薄膜取出吸管,然后将吸管插入饮料包装盒方能饮用饮料。这种饮料包装盒的外置吸管容易脱落丢失;而且饮用时手部需要触碰到吸管,卫生情况让人担忧。 

目前,虽然存在几种类似的内置吸管饮料包装盒,但是由于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设计不合理,不容易被商业市场和普遍大众所接受。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饮料包装盒外置吸管容易脱落丢失和饮用时手部会触碰到吸管等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管内置的饮料包装盒。该饮料包装盒吸管内置,不但解决了外置吸管脱落丢失问题;而且避免了手部触碰到吸管所带来的卫生问题。该饮料包装盒在饮用时只需撕开封口膜,吸管便会被带出。 

(2)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此“Z”字型内置吸管饮料包装盒包括吸管、饮料包装盒和封口膜。饮料包装盒上有一个矩形开口,矩形开口上方有一层略大于开口的封口膜,封口膜从饮料包装盒外表面将矩形开口密封;吸管位于矩形开口的下方,内置于饮料包装盒中,处于不反弹的折叠状态,吸管上部为“Z”字型的三段式折叠状,该三段式折叠部位部分为可形变的螺纹褶皱设计,接近吸管口部分则为光滑的直管,折叠部位受力可拉直;在封口膜的内面外加一块薄膜,将吸管置于封口膜与薄膜之间,再将封口膜与薄膜热塑在一起,以此将吸管固定于封口膜后端,吸管的固定位置为“Z”字型折叠部位上沿靠近第二个弯曲处。当撕开封口膜时,封口膜会向外带出吸管的一部分,这时即可饮用饮料,从而达到防止吸管丢失和保证吸管和饮料卫生的目的。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饮用饮料时只需撕开封口膜就可带出吸管,手部无需接触到吸管,不但保证吸管和饮料的卫生,而且避免外置吸管脱落丢失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Z”字型内置吸管饮料包装盒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Z”字型内置吸管饮料包装盒撕开封口膜时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内置吸管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饮料包装盒(1)、吸管(2)、封口膜(3)构成。在饮料包装盒(1)上表面某一角接近边缘处有一矩形开口(4),矩形开口(4)的边与上表面各边分别平行。封口膜(3)的长与宽比开口略大。饮料包装盒(1)内置一根吸管,吸管(2)的上部为“Z”字型的三段式折叠部位(5),该三段式折叠部位(5)部分为可形变的螺纹褶皱设计,部分为直管。吸管(2)螺纹褶皱部分上沿在封口膜后端(8)与封口膜(3)热塑固定在一起,固定位置为三段式折叠部位(5)上沿靠近第二个弯曲(9)处;吸管(2)的长竖管(6)部分长度略长于饮料包装盒(1)的长度,沿着饮料包装盒(1)侧面向下斜延伸至底部。 

在图2的实施方式中,封口膜(3)的撕开方向为从外到内。未撕开封口膜(3)时,吸管(2)内置于饮料包装盒(1)内,一块薄膜被外加在吸管“Z”字型三段式折叠部位(5)的上沿在靠近第二个弯曲(9)处,薄膜通过热塑将吸管(2)与封口膜(3)固定在一起,从而吸管(2)便能被固定在饮料包装盒(1)的特定位置。矩形开口(4)的宽度大于吸管(2)的直径,目的是避免吸管(2)被封口膜(3)带出来时卡到矩形开口(4)。撕开封口膜(3)时,吸管(2)会由于封口膜(3)的拉动作用而被封口膜(3)带出矩形开口(4),接触外界;被带出的三段式折叠部位(5)呈“N”字型,吸管口(7)末端向上翘起,此时便可饮用饮料。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当吸管(2)被带出时,也可以稍微用嘴将吸管口(7)向外拉出,以此来增加吸管三段式折叠部位(5)的长度,一般可拉长1到2厘米。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出于对封口膜(3)的保护,也可以在封口膜(3)上再粘上一个塑料保护盖,对其进行保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晓泽;梁丹枫;黄逸,未经李晓泽;梁丹枫;黄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35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