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痰枕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73616.3 | 申请日: | 201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6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马国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国珍 |
主分类号: | A61G7/07 | 分类号: | A61G7/07;A61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痰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吸痰辅助装置,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辅助护士帮助病人进行吸痰工作的吸痰枕。
背景技术
吸痰,在人工气道护理中研究上较多见,已被临床接受与认可;护士的有效排痰护理在内科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适时吸痰,彻底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吸痰次数,减轻病人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由于上呼吸道口咽喉不在同一条轴线上,自然体位下口腔和咽喉的角度差不多90°左右,成人从门齿到喉部有10~15cm生理弧度(依据行插胃管时,插入胃管10~15cm时,到达喉部位置,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关闭气道),只有把上气道10~15cm的生理弧度、角度彻底拉直,才能完全打开上气道,使得适时吸痰及时实现。
老年人呼吸道粘膜变薄,呼吸道比较干燥,血管脆性增强及收缩力差,容易发生血管破裂而出血,特别是经鼻腔吸痰,鼻粘膜损伤比较多见。吸痰管的硬质不同,对病人的吸痰负损伤亦不一样。
在吸痰操作熟练、排痰护理技术到位、护士和患者或者家属沟通有效等的情况下,由于病人体位不当、抗拒吸痰、吸痰管细软等原因,常导致吸痰管难进入下呼吸道,不能及时清理痰液,为了及时吸痰,护士多选用质硬吸痰管强迫打开气道,但相应吸痰并发症增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辅助护士帮助病人进行吸痰工作的吸痰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痰枕,包括垫于人体肩部的枕体,其特征在于:枕体的上表面包括一圆弧过度面和沿该圆弧过度面延展出的一平面接触区,该平面接触区与枕体底面之间的枕体上设置一容置部。
所述的圆弧过度面从枕体低端开始往高端圆弧过度。
所述的平面接触区与枕体底面的高度为10-15cm。所述的圆弧过度面的起始端与枕体底面之间的距离为5cm。
采用上述方案后,通过使用吸痰枕,改变吸痰体位,使用质软吸痰管,不但能及时吸痰,亦可达到适时吸痰的效果。吸痰枕给予护理体位干预,使得未建立有创人工气道同有人工气道的患者一样可以达到适时吸痰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依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吸痰枕,包括垫于人体肩部的枕体1,枕体1的上表面包括一圆弧过度面和沿该圆弧过度面延展出的一平面接触区2,平面接触区2与枕体1底面的高度为10-15cm。圆弧过度面的起始端与枕体底面之间的距离为5cm。平面接触区2与枕体1的底面之间的枕体1上设置一容置部3。圆弧过度面从枕体1低端4开始往高端圆弧过度。吸痰时病人肩部靠在枕体1,头部往下仰,并使得病人的后脑的在容置部3内。使用约15cm高度的吸痰枕,肩部垫高15cm,把患者的额头向下按压、抬高下颌,把口、咽喉的生理角度变成180°,通过肩部垫高10~15cm,把上气道向下拉直10~15cm,实现病人下颌骨和耳垂成一直线与床面垂直,彻底打开拉直上气道,容易实现短时间内对未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吸痰。更可以采用细软吸痰管既可以及时吸痰,亦可减少吸痰负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国珍,未经马国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36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发热鼠标套装
- 下一篇:一种手握式鼠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