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车牌标签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73622.9 | 申请日: | 201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3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文光俊;咸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鸿福润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B60R13/10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周永宏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车牌 标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车牌标签。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利用射频方式远距离的通信以达到物品的识别、追踪、定位和管理等目的。在公路交通管理领域中,希望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制电子车牌标签,以方便对于车辆信息的统计和管理,提高公路交通系统运作的效率。
电子车牌标签实际上是一个无线识别的电子标签,存储了经过加密处理的车辆数据,其数据只能由经过授权的无线识别器读取,同时在各交通干道架设监测基站(监测基站由摄像机、射频读卡器和数据处理系统三部分构成),监测基站通过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与中心服务器相连,通过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与警用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相连。执法人员携带PDA,站在监测基站前方,车辆经过监测基站,摄像机会拍摄车辆的物理车牌,经监测基站图像识别系统处理后,得到物理车牌的车牌号码;与此同时,射频读卡器读取电子车牌中加密的车辆信息,经监测基站解密后,得到电子车牌标签的车牌号码。由于经过硬件设计、软件设计、数据加密后的电子车牌标签是不可能被仿制的,且每辆车只配备一个,如果是假牌车辆,则物理车牌的车牌号码必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电子车牌的车牌号码,监测基站立即将物理车牌的车牌通过WLAN发送到前方的交警的PDA上,提示交警进行拦截。
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车牌标签包括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两种,对于有源标签,由于其工作时间受到电池续航时间的限制,电池使用寿命短;对于无源标签,车辆进入监测基站射频场时,无源标签通过接收到的射频场信号提供的能量进行工作,所以其工作距离较有源标签探测距离短,为了确保标签中存储的信息能够被正确识别,车辆需要在通过监测基站时放慢速度,这就导致了公路交通吞吐量的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有源和无源的电子车牌标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子车牌标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车牌标签,包括整流模块,稳压模块和外部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唤醒模块,唤醒模块的电源电压输出端口与稳压模块相连接,提供稳压模块工作所需的电压,整流模块的整流电压输出端口和外部电源模块的电源端口分别与唤醒模块的两个电压输入端口相连。
所述的外部电压模块为太阳能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车牌标签通过唤醒模块决定是使用外部电源模块还是通过接收到的射频场信号提供的能量进行工作,兼容了有源和无源两种工作方式,只有当标签进入射频场,且射频场信号较弱时才开启外部电源模块供电,这样使得检测距离达到有源标签读写距离的标准的同时,避免有源标签功耗消耗过大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系统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唤醒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外部电源模块B1、射频前端10、整流模块101、稳压模块102、调制模块103、解调模块104、复位模块105、时钟模块106、唤醒模块107、ESD模块20、数字基带处理器P1、天线A1。PMOS管PM1、PM2、PM3、PM4、PM5、PM6、PM7、PM8、PM9、PM10、PM11、PM12、PM13、PM14、PM15、PM16、PM17,NMOS管NM1、NM2、NM3、NM4、NM5、NM6、NM7、NM8、NM9、NM10、NM11,二极管D1、D2、D3、D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系统原理图如图1所示,电子车牌标签,包括天线A1和外部电源模块B1。天线A1和外部电源模块B1连接射频前端10,射频前端连接数字基带处理器P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鸿福润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鸿福润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36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