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折叠式驾驶篷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73706.2 | 申请日: | 201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5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崔俊琦;孙建群;孙永岗;况祺;林铸明;刘建成;金沛之;徐进;张祥;熊建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83部队 |
主分类号: | B63B17/02 | 分类号: | B63B17/02 |
代理公司: | 总装工程兵科研一所专利服务中心 32002 | 代理人: | 郭丰海 |
地址: | 21403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驾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驾驶室。具体说,是舟桥动力舟和汽艇等小型船舶上的可折叠式帆布驾驶篷。
背景技术
在船舶制造行业都知道,小型船舶上使用的驾驶篷都是传统产品。这种传统驾驶篷有骨架和罩在骨架上的帆布罩组成。其中的骨架为固定式,不可折叠。由于骨架为固定式,不可折叠,储存或运输状态下,占据空间较大,不利于储存和运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折叠式驾驶篷。这种驾驶篷,可以折叠,占据空间少,有利于储存和运输。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式驾驶篷包括骨架和罩在骨架外面的帆布篷。其结构特点是所述骨架含有两根前下撑杆、两根后下撑杆、前顶撑杆和后顶撑杆,前下撑杆和后下撑杆的下端均呈可同向旋转状铰接在甲板上,且前、后下撑杆与甲板的四个铰接点间呈正四边形布置。所述前顶撑杆和后顶撑杆均为U字形,前顶撑杆和后顶撑杆的横段长度相等,前顶撑杆的竖段长度短于后顶撑杆的竖段长度,前顶撑杆的横段长度、后顶撑杆的横段长度、两根前下撑杆与甲板铰接点间的间距和两根后下撑杆与甲板铰接点间的间距均相等。前顶撑杆的两个竖段端部分别与后顶撑杆的两个竖段端部铰接在一起,在架设状态下,前顶撑杆的两个竖段端部与后顶撑杆的两个竖段端部间有插销。前顶撑杆的两个竖段端部下方分别有立柱,每个立柱上方均有两个中撑杆,两根中撑杆的上端分别铰接在前顶撑杆的一个竖段中间和后顶撑杆的一个竖段中间,两根中撑杆的下端一起与立柱上端铰接在一起且在架设状态下每个立柱上方的两根中撑杆组成一个V字形,立柱的下端固定接在甲板上。两根前下撑杆的上端分别与前顶撑杆的竖段中间铰接在一起,两根后下撑杆的上端分别与后顶撑杆的竖段根部铰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在前下撑杆前方的甲板上有支撑台,支撑台上有两个卡箍,该两卡箍分别与后顶撑杆的两个竖段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在中撑杆下端均有第中销座,立柱与后下撑杆下端铰接点间的甲板上有第三下销座。在折叠状态下,两根后下撑杆的下端借助销子分别铰接在相应两根中撑杆下端的中销座上,两根前下撑杆的下端借助销子分别铰接在相应的第三下销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在后顶撑杆的两个竖段之间有横撑杆,横撑杆与后顶撑杆的横段间有竖撑杆。
所述横撑杆和竖撑杆前下撑杆、两根后撑杆、前顶撑杆、后顶撑杆、中撑杆和立柱均为钢管。
采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由上述方案可以看出,当需储存或运输时,先打开插销,使后顶撑杆绕着其与前顶撑杆间的铰接处向上旋转。之后,拔下后下撑杆下端与甲板间的铰接点的销子,使后下撑杆下端与甲板脱开,并将后下撑杆下端连接在相应中销座上。之后,拔下前下撑杆下端与甲板铰接点的销子,使前下撑杆下端与甲板脱开,并将前下撑杆下端连接在相应第三下销座上。使得中撑杆绕着其与立柱上端的铰接点向前旋转至接近水平状。最后,将后顶撑杆的两个竖段根部卡入支撑台上的相应卡箍内。从而实现了驾驶篷的折叠。由于骨架可以折叠,在储存或运输状态下,占据空间少,便于储存和运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式驾驶篷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式驾驶篷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骨架折叠过程示意图;
图5是骨架折叠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式驾驶篷包括骨架和帆布篷16,所述帆布篷1罩在骨架上,帆布篷的四壁上均设置有玻璃窗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3983部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63983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37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道路去冰车
- 下一篇:一种电视机自动检测信号源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