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山区高陡边坡路基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74729.5 | 申请日: | 2011-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2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庞应刚;姚裕春;李安洪;周成;李楚根;叶世斌;袁碧玉;张田;曾永红;李井元;吴沛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00 | 分类号: | E01B2/00;E01C3/04;E02D27/32;E02D17/20;E02D27/14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区 高陡边坡 路基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路基,特别涉及一种山区高陡边坡路基构造,以避免出现开挖高陡边坡所存在巨大安全隐患。
背景技术
山区道路建设成为解决山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条件之一,由于山区地质环境脆弱、地形陡峻,修建大量隧、桥工程,则工程造价巨大。如何在这种地质、地形条件下修建路基工程,成为急需进行研究的问题,迫切需要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路基构造既能保证修建路基安全,又可降低建设成本并符合环保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山区高陡边坡路基构造,可有效降低高陡山区路基修建的建设成本,并避免出现开挖高陡边坡所存在巨大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山区高陡边坡路基构造,其特征是它包括:钢筋混凝土长柱桩,置于高陡路基边坡外侧,沿路基纵向间隔设置,钢筋混凝土长柱桩上竖向间隔设置有与基岩锚固的锚索;钢筋混凝土短桩,置于高陡路基开挖边坡内侧,沿路基纵向与外侧钢筋混凝土长柱桩对应平行间隔设置;钢筋混凝土托梁,在每一组对应的钢筋混凝土长柱桩、钢筋混凝土短桩的顶部与之固结;沿沿路基纵向延伸的钢筋混凝土路面,浇筑于各钢筋混凝土托梁上。
所述钢筋混凝土长柱桩下部埋入稳定边坡岩土层中。
所述钢筋混凝土路面以下的高陡边坡坡面设置有土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解决高陡山区修建路基宽度不足造成深挖路堑和不能保证路基稳定的问题,避免修建桥梁墩台深挖高陡路堑或高墩大跨,施工工艺简单,能有效节约建设投资,并符合环保要求,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一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山区高陡边坡路基构造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出部位、构件及所对应的标记:钢筋混凝土长柱桩1、钢筋混凝土短桩2、钢筋混凝土托梁3、钢筋混凝土路面4、锚索5、土钉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山区高陡边坡路基构造包括:钢筋混凝土长柱桩1,置于高陡路基边坡外侧,沿路基纵向间隔设置,钢筋混凝土长柱桩1上竖向间隔设置有与基岩锚固的锚索5;钢筋混凝土短桩2,置于高陡路基开挖边坡内侧,沿路基纵向与外侧钢筋混凝土长柱桩1对应平行间隔设置;钢筋混凝土托梁3,在每一组对应的钢筋混凝土长柱桩1、钢筋混凝土短桩2的顶部与之固结;沿路基纵向延伸的钢筋混凝土路面4,浇筑于各钢筋混凝土托梁3上。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钢筋混凝土长柱桩1和钢筋混凝土短桩2的竖向受力来克服高陡边坡设置路基下部支挡结构水平变形大和所需桩长非常长的缺点,用钢筋混凝土路面4置于钢筋混凝土托梁3上满足路基面宽度和保证路基稳定。
钢筋混凝土长柱桩1下部需埋入稳定边坡岩土层中,以承受路基面的竖向受力。锚索5束数及孔数根据钢筋混凝土长柱桩1稳定性计算确定。竖向间隔距离根据钢筋混凝土长柱桩1埋入边坡岩层情况及受力确定,一般设置于钢筋混凝土长柱桩1出露在岩层外的中上部。
参照图1,所述钢筋混凝土路面4以下的高陡边坡坡面设置有土钉6,以保证高陡边坡的坡面稳定。从而保证钢筋混凝土长柱桩1和钢筋混凝土 短桩2的受力满足要求。
所述钢筋混凝土路面4沿路基纵向每间隔15~20m于钢筋混凝土托梁3中心设置伸缩缝一处。伸缩缝采用沥青木板填塞,根据路基面宽度,钢筋混凝土路基面4可沿路基面横向分幅设置,分幅宽度宜以4~10m为宜,幅与幅之间伸缩缝采用沥青木板填塞。
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高陡山区修建路基宽度不足造成深挖路堑和不能保证路基稳定的问题,避免修建桥梁墩台深挖高陡路堑或高墩大跨,施工工艺简单,能有效节约建设投资,并符合环保要求,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山区高陡边坡路基构造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47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