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高速球机的红外灯排列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75199.6 | 申请日: | 2011-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7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庄敏;鹿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保千里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G03B15/0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杨宏;刘新年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高速 红外 排列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高速球机领域,更具体的说,改进涉及的是一种智能高速球机的红外灯排列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高速球机的推广和普及,如今的智能高速球机已具有夜视的监控功能,通过红外灯达到夜视时对物体亮度的补充,从而得到较为清晰的黑白图像。如图1所示,以方形反射式红外灯为例,在带有镜头孔110的灯板100上,18颗红外灯120均匀分布在镜头孔110的四周,形成一个矩形包围圈的红外灯排列结构,以镜头孔为界,除四个角落处各有一颗红外灯之外,上下各四颗,左右个三颗,上下左右均对称分布。
但是,当具有上述红外灯排列结构的夜视智能高速球机开启灯板100上的红外灯时,对于显示在图像中的物体而言,物体的上部往往要比该物体的下部显得更加模糊不清,尤其是对于距离镜头越远的物体,这种模糊程度也愈加明显。
因此,现有技术尚有待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高速球机的红外灯排列结构,使得图像中的物体在整体上都相对清晰,尤其适合辨别距离镜头较远的物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高速球机的红外灯排列结构,包括分布在摄像机机芯周围的多颗红外灯;红外灯设置在带有镜头孔的灯板上;其中:布设在镜头孔上下部分的红外灯呈非均衡分布状态,镜头孔上部分的红外灯数量多于镜头孔下部分的红外灯数量。
所述的智能高速球机的红外灯排列结构,其中:镜头孔的形状呈圆形,且位于灯板的中心处;灯板的形状设置为两侧具有对称直线边的扁圆状。
所述的智能高速球机的红外灯排列结构,其中:围绕在镜头孔周围的红外灯呈方形分布;位于镜头孔上部分的红外灯设置为两排以上的分布形式。
所述的智能高速球机的红外灯排列结构,其中:位置靠上一排的红外灯数量少于位置靠下一排的红外灯数量。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高速球机的红外灯排列结构,由于采用了以镜头孔为界,镜头孔上部的红外灯比其下部多的技术手段,由此在夜视情况下,加强了照射到物体上部分的光线,结合物体下部分借助地表的反射作为补偿,获得了相对较为均衡的光线补偿,从而并最终达到了图像中的物体在整体上都相对清晰的结果,尤其适合辨别距离镜头较远的物体,这种清晰程度也愈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智能高速球机的红外灯排列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高速球机的红外灯排列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经实验研究发现,当夜视智能高速球机的红外灯开启时,由于物体的下部距离地面较近,除了可被球机的红外灯直接照射,还可被地面反射的红外光照射;但是,物体上部由于距离地面较高,地面反射的红外光已被物体下部所遮挡,只能被球机的红外灯直接照射;因此,物体的下部在图像中往往较物体的上部较为清晰,而物体的上部看上去都较为模糊不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高速球机的红外灯排列结构,仍以方形反射式红外灯为例,其具体实施方式之一,如图2所示,包括布设在摄像机机芯周围的多颗红外灯120;红外灯120可设置在带有圆形或方形镜头孔的灯板100上;灯板100位于摄像机机芯的最前面;其中,布设在镜头孔110上下部分的红外灯120呈不对称的非均衡分布状态,镜头孔110上部分的红外灯120数量多于镜头孔110下部分的红外灯120数量;或者说,镜头孔110下部分的红外灯120数量少于镜头孔110上部分的红外灯120数量。
与现有技术中的智能高速球机的红外灯120排列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高速球机的红外灯120排列结构,由于采用了以镜头孔110为界,镜头孔110上部的红外灯120比其下部多的技术手段,由此在夜视情况下,加强了照射到物体上部分的光线,结合物体下部分借助地表的反射作为补偿,获得了相对较为均衡的光线补偿,从而并最终达到了图像中的物体在整体上都相对清晰的结果,尤其适合辨别距离镜头较远的物体,这种清晰程度也愈加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保千里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保千里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51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壳固定结构及平板电视机机壳
- 下一篇:车载电子装置的远程演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