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易挂膜防积泥的悬浮型生物载体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75266.4 | 申请日: | 2011-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8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广;张春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C02F3/1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苗峻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易挂膜防积泥 悬浮 生物 载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设备中生物载体的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挂膜防积泥的悬浮型生物载体,主要应用于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和污水处理的生物膜法工艺中。
背景技术
生物膜法处理工艺由于高效、稳定、无需回流再生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微污染水源水和污水处理工艺中,生物载体作为生物膜法处理工艺的关键技术之一备受关注。近年来,虽然悬浮生物载体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1、悬浮生物载体因结构复杂或结构不合理而造成加工困难,并且使用过程中严重积泥,载体结构内部空隙被污泥塞满,造成内部厌氧并使基质传质效率下降,造成生物处理工艺处理效果严重下降,甚至需要对积泥载体进行更换,给运行管理造成麻烦,增加运行费用。2、现有的悬浮式生物载体大部分翼板都为光滑表面,挂膜效果不够理想,影响水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悬浮载体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比表面积大、易挂膜、防止内部积泥和堵塞且易于加工的水处理用新型微生物悬浮流化载体。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易挂膜防积泥的悬浮型生物载体,包括柱体和翼板,翼板分为内翼板和外翼板;柱体为空心柱体;空心柱体内表面设有内翼板,空心柱体外表面设有外翼板,内翼板和外翼板分别平行于柱轴方向、垂直于柱壁;空心柱体一端连接有与空心柱体同心的环形加固板;环形加固板与翼板相连。
所述的空心柱体内表面、外表面和内翼板、外翼板表面均为凹凸面。
所述的环形加固板与空心柱体制为一体。
所述的空心柱体为空心圆柱体或空心多边形柱体。
其中,环形加固板可以只与内翼板或者外翼板连接,也可以与内翼板和外翼板同时连接。环形加固板与空心柱体可以采用注塑的方法制成一体。
工作时,生物载体直接投放在污水中,载体在水中呈悬浮流化状态,生物膜很容易附着并生长在内翼板、外翼板和空心柱体表面,对水中污染物质进行降解去除。水、气通过生物载体的空心柱体以及内翼板、外翼板之间的间隙流出,由于载体的主体结构为空心柱体,不会发生积泥与堵塞现象,老化生物膜可以自然脱落,传质效果好,生物膜活性高,使用寿命长。整个生物载体在水池中流化,有效强化了水、气、微生物三者之间的传质,提高水处理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易于加工;(2)由于载体所有表面为凹凸面且采用了多组翼板,载体比表面积大,易挂膜,内外翼板与柱壁的交角处利于挂膜和生物膜的生长;(3)空心柱内部不设贯穿柱心的支撑肋板,而采用环形加固板固定翼板和空心柱体,在保证载体稳固的同时保证空心柱内空间大,利于气水通过和生物膜脱落,防止空心柱内积泥,传质效率高,可保持较高的生物膜活性,载体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为图1的B向视图
图中,1为空心柱体,2为内翼板,3为外翼板,4为环形加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易挂膜防积泥的悬浮型生物载体,包括柱体和翼板,翼板分为内翼板2和外翼板3;柱体为空心柱体1;空心柱体1内表面设有内翼板2,空心柱体1外表面设有外翼板3,内翼板2和外翼板3分别平行于柱轴方向、垂直于柱壁;空心柱体1一端连接有与空心柱体1同心的环形加固板4;环形加固板4与外翼板3连接。
所述的空心柱体1内表面、外表面和内翼板2、外翼板3表面均为凹凸面。
所述的环形加固板4与空心柱体1制为一体。
所述的空心柱体1为空心圆柱体或空心多边形柱体。
工作时,生物载体直接投放在污水中,载体在水中呈悬浮流化状态,生物膜很容易附着并生长在内翼板2、外翼板3和空心柱体1表面,对水中污染物质进行降解去除。水、气通过生物载体的空心柱体1以及内翼板2、外翼板3之间的间隙流出,由于载体的主体结构为空心柱体1,不会发生积泥与堵塞现象,老化生物膜可以自然脱落,传质效果好,生物膜活性高,使用寿命长。整个生物载体在水池中流化,有效强化了水、气、微生物三者之间的传质,提高水处理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52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