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银鲳亲鱼产卵池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75600.6 | 申请日: | 2011-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77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彭士明;施兆鸿;王建钢;尹飞;孙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银鲳亲鱼 产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的亲鱼产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银鲳亲鱼产卵池。
背景技术
银鲳是我国主要的海产经济鱼类,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市场前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学者就已陆续开展其繁育生物学的研究。由于银鲳亲鱼离水即死,因此活的银鲳亲鱼无法从自然海域中获取。本世纪初,研究学者已通过海上人工授精的方式,获得了银鲳的苗种。通过近些年的研究攻关,已成功培育获得了人工养殖银鲳的亲本,并实现了其自然排卵。然而,由于银鲳极易受到外界刺激的惊吓,亲鱼池中受精卵的分离工作不宜采用人工捞网的形式进行收集。因而,如何在保障受精卵成活率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降低由人为操作而引起的银鲳亲鱼的应激反应,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研究内容。在进行银鲳亲鱼池中受精卵的分离工作时,由于外界刺激是导致银鲳应激反应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一种可最大程度降低人为操作刺激的银鲳亲鱼产卵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银鲳亲鱼产卵池,以便于收集受精卵,降低操作过程中对银鲳亲鱼的刺激。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银鲳亲鱼产卵池,包括圆形水泥池、锅底形池底和筛绢网袋,所述的圆形水泥池下端与锅底形池底相连,所述的圆形水泥池上端分布有两个受精卵排出口;所述的两个受精卵排出口下方各设有一个缓冲水桶;所述的筛绢网袋捆绑在所述的受精卵排出口上,并悬置在所述的缓冲水桶中;所述的圆形水泥池内设有进水管道;所述的进水管道上端高出所述的圆形水泥池顶端,并设有进水口;所述的锅底形池底的底部设有池底排污口。
所述的池底排污口设置在所述的锅底形池底的底部中央位置。
所述的两个受精卵排出口对称分布在所述的圆形水泥池上端。
所述的进水管道位于所述的圆形水泥池的中轴线上,并延伸至所述的圆形水泥池的底端。
所述的筛绢网袋为100目筛绢网袋。
所述的圆形水泥池的直径为6米。
所述的受精卵排出口与所述的圆形水泥池池壁顶部的距离为20厘米。
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收集受精卵,降低操作过程中对银鲳亲鱼的刺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银鲳亲鱼产卵池,如图1所示,包括圆形水泥池1、锅底形池底7和筛绢网袋3,其中,圆形水泥池1的直径为6米,筛绢网袋3采用100目筛绢网袋。圆形水泥池1下端与锅底形池底7相连,圆形水泥池1上端对称分布有两个受精卵排出口2,两个受精卵排出口2下方各设有一个缓冲水桶4,受精卵排出口2离圆形水泥池1顶部的距离为20厘米。筛绢网袋3捆绑在受精卵排出口2上,并悬置在缓冲水桶4中。圆形水泥池1的中轴线上设有进水管道6,进水管道6上端高出圆形水泥池1顶端,并设有进水口5,该进水管道6延伸至圆形水泥池1的底端。锅底形池底7的底部中央位置设有池底排污口8。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缓冲水桶中注满海水,捆绑于受精卵排出口上的100目筛绢网袋放置于缓冲水桶中,通过进水管道从池底部往圆形水泥池中注入海水,具有浮性的银鲳受精卵从受精卵排出口缓慢聚集于100目筛绢网袋中。收集结束后,取下100目筛绢网袋收集受精卵即可,圆形水泥池中的水位可由池底排污口调整至适当水位。不难发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收集受精卵,降低操作过程中对银鲳亲鱼的刺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56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