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流变体阻尼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75819.6 | 申请日: | 2011-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0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韩玉林;万江;关庆港;刘娟;贾春;王芳;张居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53 | 分类号: | F16F9/53;F16F9/3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118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变体 阻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流变体阻尼器,属于结构振动控制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流变体阻尼器是一种有效的结构阻尼器,但在电流变体阻尼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电流变体阻尼器内流体渗漏的可能,因此在不允许漏液的场合,电流变体阻尼器的使用就受到了限制。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流变体阻尼器,该阻尼器不易发生漏液故障。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创造出一种无泄漏电流变体阻尼器,特别适用于不允许漏液条件下的结构振动控制。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流变体阻尼器,该电流变体阻尼器包括相互独立的上下两部分,该电流变体阻尼器上部分包括:上部圆盘法兰、第一永磁铁块、第一压块,第一永磁铁块通过第一压块固定在上部圆盘法兰内;第一永磁铁块所受磁力的合力的作用线与空心圆轴的轴线重合;
该电流变体阻尼器下部分包括:圆盘、与圆盘相对设置的下部圆盘法兰、将圆盘与下部圆盘法兰无泄漏连接的液压缸;下部圆盘法兰、圆盘和液压缸组成封闭式无泄漏空间,电流变体充满该封闭式无泄漏空间;
该电流变体阻尼器下部分还包括:位于正极板与负极板的中部且沿液压缸轴向运动的活塞、空心圆轴、置于空心圆轴内的凹形圆轴、置于凹形圆轴内的短圆轴、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二永磁铁块、第二压块、正极板,与外部电源连接的悬臂式正极板支架、负极板、与外部电源连接的悬臂式负极板支架;凹形圆轴不与空心圆轴接触,短圆轴不与凹形圆轴及空心圆轴接触;
活塞的圆心处设有第一圆孔,空心圆轴穿过活塞的第一圆孔,空心圆轴下端面与下部圆盘法兰无泄漏连接,空心圆轴的上端面与圆盘的外表面齐平且无泄漏连接;
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活塞上表面相连接,第一弹簧的上端与空心圆轴的上部相连接,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活塞下表面相连接,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空心圆轴的圆柱面的下部相 连接;
第二永磁铁块通过第二压块固定设置在活塞内部,活塞上开启小圆通孔,且当电流变体流过小圆通孔时产生的阻尼力的合力的作用线与空心圆轴的轴线重合。第二永磁铁块所受磁力的合力的作用线与空心圆轴的轴线重合;
正极板通过与悬臂式正极板支架相连获得电源;正极板位于圆盘的下表面之下,正极板的上表面与圆盘的下表面不接触;负极板通过悬臂式负极板支架的相连获得电源;悬臂式正极板支架位于圆盘的下表面之下,悬臂式正极板支架的上表面与圆盘的下表面不接触;负极板位于下部圆盘法兰的上表面之上,负极板的下表面与下部圆盘法兰的上表面不接触;悬臂式负极板支架位于下部圆盘法兰的上表面之上,悬臂式负极板支架的下表面与下部圆盘法兰的上表面不接触;正极板和负极板均不与液压缸接触,正极板与悬臂式正极板支架和电流变体接触,负极板与悬臂式负极板支架和电流变体接触。
优选的,上部圆盘法兰、下部圆盘法兰的轴线、液压缸的轴线、圆盘的轴线、活塞的轴线、凹形圆轴的轴线、短圆轴的轴线与空心圆轴的轴线重合。第一弹簧对活塞的作用力的作用线与活塞的轴线重合;第二弹簧对活塞的作用力的作用线与活塞的轴线重合;
优选的,第一弹簧的上端离开空心圆轴的上端面的距离大于圆盘的厚度与空心圆轴上端第三圆孔的直径之和;第二弹簧的下端离开空心圆轴的下端面的距离大于空心圆轴下端圆孔的半径与空心圆轴下端圆孔孔心距离空心圆轴最下端距离之和。
优选的,悬臂式正极板支架绝缘穿过空心圆轴上的第三圆孔、绝缘穿过凹形圆轴上的第四圆孔拧入短圆轴上的第二螺纹孔,通过与短圆轴接触与外部电源正极相连。
优选的,悬臂式负极板支架绝缘穿过空心圆轴上的第二圆孔,拧入凹形圆轴上的第一螺纹孔,通过与凹形圆轴接触与外部电源负极相连。
优选的,凹形圆轴与空心圆轴之间的空隙处填满绝缘密封材料,凹形圆轴上部的空心圆轴与短圆轴之间的空隙处填满绝缘密封材料。
优选的,悬臂式正极板支架上的圆柱与空心圆轴上的圆孔的空隙处填满绝缘密封材料,在悬臂式正极板支架的上圆柱与凹形圆轴上部的空心圆轴上的圆孔的空隙处填满绝缘密封材料。
优选的,悬臂式负极板支架的上圆柱与空心圆轴上的圆孔之间的空隙处填满绝缘密封材料。
优选的,第一永磁铁块、第一压块,第二永磁铁块、第二压块的形状是圆环形或者 柱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58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振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风力发电高塔
- 下一篇:轴支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