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岔道自主转向悬挂式轨道小车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75979.0 | 申请日: | 201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56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韩斐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斐迪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B61B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岔道 自主 转向 悬挂 轨道 小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特别是一种能够根据目的地自主选择岔道转向的悬挂式轨道小车。
技术背景
城市内人口密度大,城市的交通压力大,尤其是随着经济水平提高,私家车的普及,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目前人们市内的出行主要选择地铁、城市轻轨、公交车、出租车、自驾车等交通方式。公交车、出租车、自驾车由于城市道路的拥堵,出行效率低,耗时长,同时自驾车停车难;而地铁、城市轻轨由于成本和交通规划的问题,不可能覆盖城市的每个角落,出行时如果站点离目的地较远,必须结合其他交通方式。如果能设计一种小型的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单车额载小、对轨道要求低,将轨道架设到城市各个角落,并在轨道上设置大量的小车满足随到随走的需求,将大大方便人们的出行,但是该类型的轨道必然存在大量岔道,且车行间隔小,在岔道处无法借鉴现有的铁路变轨方法。
悬挂式轨道交通有资料可以借鉴,如中国专利局于2008年5月28日公告的公告号为CN201065121Y的专利,名称为一种城市高架道路悬挂式列车,该方案包括一车头和至少一节以上车厢,所述车头和每节车厢顶端设有数组由其下部的驱动机构驱动的车轮,所述车轮悬挂嵌置在辅设于高架路桥下部背面的轨道里。该方案利用了高架道路,轨道架设成本低,但是当碰到岔道需要转向时,该方案设计无法满足根据目的地转向的问题,因此只能用于无岔道单线交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的悬挂式轨道系统无法满足岔道转向设计、只能进行无岔道单线交通的问题,提供一种能根据目的地自主选择岔道转向的悬挂式轨道小车,提供一种全新的轨道交通技术,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岔道自主转向悬挂式轨道小车,包括悬挂式轨道,轨道上设有小车,小车的顶部设有跨骑在轨道上行走的滚轮,滚轮与小车的主体通过悬杆挂接,所述轨道设有分岔口,所述分岔口之前的轨道侧壁上设有岔口识别标签,所述悬杆上与岔口识别标签对齐的高度上设有标签识别传感器,所述悬杆上还设有检测悬杆与轨道两侧壁之间距离的距离传感器,所述小车内设有设置目的地、接收并处理标签识别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信号、并控制滚轮走向的控制器。乘客可以在上车后通过控制器设置目的地,控制器规划路线,当小车在直道上行驶时,控制器根据距离传感器监测到的与两侧轨道的距离差调整滚轮的方向,保证悬杆与轨道两侧壁距离保持大致相同使小车居中行驶。当小车行进到分岔口时,标签识别传感器识别该分岔口的岔口识别标签信息,控制器与规划的路线比较,判断转向方向,然后控制滚轮微调方向,距离传感器只检测与转向方向相同一侧侧壁的距离使小车向需要转向的一侧贴靠,不再判断与另一侧侧壁的距离,并使距离传感器检测一侧的距离保持一定的范围内,直到转向完成。
作为优选,所述轨道设有中缝,悬杆穿过中缝与小车的主体挂接。所述悬杆穿过中缝,当检测到岔口信号时,使悬杆与转向侧的中缝内壁距离保持在较小的范围内,就可完成转向。作为优选,所述轨道的中缝有台阶,中缝上部宽度小于下部宽度,所述岔口识别标签设置在中缝下部的侧壁上。悬杆与轨道中缝上部侧壁刮擦时不会损坏安装在中缝下部的岔口识别标签。
作为另外的优选方案,所述轨道为一体式结构,悬杆顶部分叉分别从轨道两侧面绕过与轨道上的滚轮相连。悬杆顶部为顶部开口的框形环绕在轨道外侧,悬杆顶部分叉成左右两根,分别轨道上表面行走的轮子相连,岔口识别标签可以设置在轨道其中一侧的侧壁上,而距离传感器需要在悬杆分叉的两根上分别设置。轨道顶部的滚轮可以设置为一个或者两个。作为优选,所述轨道有台阶,轨道上部宽度大于下部宽度,所述岔口识别标签设置在轨道下部的侧壁上。悬杆与轨道上部侧壁刮擦时不会损坏安装在轨道侧壁下部的岔口识别标签,同时轨道下部对轨道上部起到支撑加强的作用,且材料更为节省,作为优选,轨道下部还可以设置在中空的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岔口识别标签与轨道的分岔口一一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岔口识别标签为竖直条状,在竖直方向可以有较长的识别范围,避免由于标签识别传感器未对齐而造成错漏,岔口识别标签可以为多种形式,如电子式、纸式等。
作为优选,所述岔口识别标签嵌于轨道中,与轨道中缝内壁平齐。
作为优选,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在悬杆与小车行进方向相反一侧的中心位置。小车前进方向空气流速大,而与前进方向相反一侧为背风侧,空气流速小,对传感器影响小,检测结果准确。
作为优选,所述悬杆顶端与轨道相配处外套有滚筒。刮擦时滚筒滚筒,减少轨道和悬杆的磨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斐迪,未经韩斐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59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