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检测刹车皮碳墨棒的超声波探头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76471.2 | 申请日: | 201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3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缪洪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缪洪生 |
主分类号: | G01N29/24 | 分类号: | G01N29/24;G01N29/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地址: | 21316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检测 刹车 皮碳墨棒 超声波 探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声波探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刹车皮碳墨棒的超声波探头。
背景技术
用于制造刹车皮的碳墨棒是否存在缩孔、裂纹、夹杂和蜂窝状长期以来一直无法检测,只能用直观法凭经验简单评估质量的好坏,而碳墨棒的质量好坏,又会严重影响到刹车皮的质量。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检测碳墨棒质量好坏的检测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刹车皮碳墨棒的超声波探头,能检测到碳墨棒内部是否存在缩孔、裂纹、夹杂和蜂窝状。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检测刹车皮碳墨棒的超声波探头,包括一端为开口的壳体,壳体内固定有铜套,铜套内设置有楔块、压电陶瓷片和高阻尼,楔块与铜套内表面粘接,压电陶瓷片贴在楔块的表面,高阻尼填充在铜套内,并覆盖住压电陶瓷片,压电陶瓷片上连接有导线,且该导线引出到壳体外。
楔块由两个半楔块和一个隔声层拼接而成,隔声层位于两个半楔块之间,半楔块的顶面为斜面,其倾斜角α为1°~5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用超声波对刹车皮炭墨棒一发一收检测,由于非金属晶粒特粗,衰减极大,晶粒反射很强,压制过程中温度、空气湿潮,拌料配方加高温成形会形成晶粒密度不一致,用超声波可对内部材质是否均匀,对缩孔、裂纹、夹杂、蜂窝状都能检测到,为制订国标打下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楔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检测刹车皮碳墨棒的超声波探头,包括一端为开口的壳体1,壳体1内固定有铜套3,铜套3内设置有楔块2、压电陶瓷片4和高阻尼5,楔块2与铜套3内表面粘接,压电陶瓷片4贴在楔块2的表面,高阻尼5填充在铜套3内,并覆盖住压电陶瓷片4,压电陶瓷片4上连接有导线6,且该导线6引出到壳体1外。
采用耐磨、耐高温、防腐蚀的材质或其它衰减声速小的材质作楔块2。
压电片陶瓷片4选用窄脉冲、强震动、大功率的压电陶瓷片,型号PT-7-8,谐振频率5MHz~0.3MHz。直径为Ф5mm~Ф40mm。
如图5所示,为采用穿透法对待测碳墨棒10进行检测的使用状态图,将两个超声波探头分别安装在支架上,支架由一根横导杆9和两根竖导杆7组成,两根竖导杆7通过滑块8可移动地安装在横导杆9上,两个超声波探头通过其壳体1的安装孔1-1可移动地安装在各自的竖导杆7上,并保持两个超声波探头的水平线高度一致。
采用穿透法可检测直径45厘米、2米长左右碳墨棒的内部质量好坏,本专利也可适用塑料(厚度2mm~300mm)检测。
实施例二
如图6、7所示,一种用于检测刹车皮碳墨棒的超声波探头,包括一端为开口的壳体1,壳体1内固定有铜套3,铜套3内设置有楔块2、压电陶瓷片4和高阻尼5,楔块2与铜套3内表面粘接,压电陶瓷片4贴在楔块2的表面,高阻尼5填充在铜套3内,并覆盖住压电陶瓷片4,压电陶瓷片4上连接有导线6,且该导线6引出到壳体1外。楔块2由两个半楔块2-1和一个隔声层2-2拼接而成,隔声层2-2位于两个半楔块2-1之间,半楔块2-1的顶面为斜面,其倾斜角α为1°~50°。
如图8所示,为实施例二的使用状态图,一个半楔块2-1发射超声波,另一个半楔块接收超声波,楔块下方超声波形成菱形交汇区,待测碳墨棒10就放置在该菱形交汇区,可以根据待测碳墨棒10的厚度来设计焦点F。可以根据待测碳墨棒10的厚度来确定半楔块上的倾斜角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缪洪生,未经缪洪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64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