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控摩擦离合自锁手动绞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76760.2 | 申请日: | 201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9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慧;姜福泗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丹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1/54 | 分类号: | B66D1/54 |
代理公司: | 丹东汇申专利事务所 21227 | 代理人: | 路云峰 |
地址: | 118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控 摩擦 离合 手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起重、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特别是用于电力系统对电杆竖立,变压器起吊,输电线路的导线架设等作业中使用的起重、牵引绞磨装置是由架体、卷筒、齿轮减速传动机构、棘轮棘爪防逆转机构、抱闸摩擦刹车机构构成,这种手摇式起重、牵引装置的缺点不足是,每次松放起重、牵引张力时,均需要先采用手动摇把反向控制用力同时手动打开棘轮棘爪防逆转机构的棘爪,再操作手动抱闸摩擦刹车机构控制放线,这种装置构造控制操作不仅不方便,而且危险性较大,稍有疏忽很容易造成跑线和手摇把反转伤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性能好,使用安全,操作方便的自控摩擦离合自锁手动绞磨。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架体、底架、卷筒、减速传动机构,卷筒通过减速传动机构带动转动,其特征是在传动主轴上设有自锁摩擦控制机构,由在传动主轴5上设有的传动齿轮51,在传动齿轮51内侧主轴上动配合安装有棘轮7,在架体上设有相配合的棘爪70,在棘轮内侧端面开有圆形凹槽71,在该凹槽内设有摩擦片72,在主轴上设有与棘轮侧端面上的摩擦片凹槽配合的轴肩盘52,主轴上的传动齿轮51与主轴5是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传动齿轮51外侧设有定位挡圈53形成。其当通过手摇把转动主轴时,与主轴螺纹配合连接的传动齿轮51相对主轴5产生转动,使传动齿轮51向内侧产生移动挤压棘轮7侧端面,使棘轮7内的摩擦片72与主轴上的轴肩盘52紧压结合,主轴5、主传动齿轮51和棘轮7相互形成紧固结合,主轴5通过其上的传动齿轮51带动减速传动机构带动卷筒转动,在棘爪的逆止配合下进行正转传动工作,而不能反转,完成在工作中自动逆止自锁;当通过手摇把反向带动主轴时,与主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的传动齿轮51向外侧产生移动,传动齿轮51降低与棘轮7的挤压力,摩擦力降低,传动齿51轮相对棘轮7产生滑动,从而使传动齿轮51和卷筒实现反向转动,放松卷筒牵引;并通过手摇把正反向带动主轴控制传动齿轮51与棘轮7的挤压摩擦配合,达到摩擦离合器刹车控制功能,所以在工作中不需要打开逆止棘爪的情况下,通过主轴上的手摇把即可控制卷筒实现牵引、停止、放松、刹车控制各项工作。
本实用新型结构性好,体积小,操作方便,使用安全性好,工作效率高,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架体1、底架2、卷筒3、减速传动机构、自锁摩擦控制机构构成,卷筒3通过轴承装置31与套筒轴4转动配合连接,套筒轴4通过轴承装置41与架体1转动配合连接,在套筒轴4内通过轴承装置45安装设置传动主轴5,在架体1上还设有传动轴6,在主轴5和传动轴6的左侧轴端上分别设置安装有相啮合配合的小齿轮51和大齿轮61,在套筒轴4和传动轴6的右侧轴端上分别设置安装有相啮合配合的大齿轮42和小齿轮62形成减速传动机构;在传动齿轮51内侧主轴5上动配合安装有棘轮7,在架体1上设有相配合的棘爪70,在棘轮7内侧端面开有圆形凹槽71,在该凹槽71内设有摩擦片72,在主轴5上设有与棘轮7侧端面上的摩擦片凹槽71配合的轴肩盘52,在传动齿轮51与棘轮7间设有摩擦片75,主轴5上的传动齿轮51与主轴5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传动齿轮51外侧设有定位挡圈53形成自锁摩擦控制机构;在套筒轴4外环上通过滑键配合连接设有滑块8,在滑块8和套筒轴4上对应开设有相配合的滑块分离爪80和套筒轴分离爪40形成爪式离合器,在滑块8上设有拨叉81,在架体1上设有操作杆带动拨叉81使在滑块8左右移动进行离合;在主轴5和传动轴6的左右两端上开设有方头与手摇把9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手摇把9转动主轴5时,通过传动轴6和齿轮51、61、62、42带动套筒轴4转动,套筒轴4通过滑块8离合器带动卷筒3转动。
本实用新型也可以由手摇把9转动传动轴6带动套筒轴4进行快速转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滑块8离合器控制带动卷筒3,在不需要牵引力时,进行分离,可以实现卷筒3放空,方便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丹供电公司,未经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丹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67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葫芦自动往复循环系统
- 下一篇:一种LED灯发光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