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耐火隔热砖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76791.8 | 申请日: | 201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2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韩双林;杨辉;叶旦旺;张先贵;陈康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三祥工业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博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55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火 隔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热砖,特别是一种耐火隔热砖。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隔热耐火材料,为了追求较大大的隔热效果,一般式通过增大材料的气孔率和空隙率,从而达到降低导热率的目的。气孔率和空隙率大,必然导致材料的强度比较低,使用中容易损坏和散失,影响材料的使用寿命。在实际生产中,为了达到一定的强度,又不得不损失一部分气孔率和空隙率,这样又降低了隔热效果。而且隔热轻质耐火材料通常的做法是:添加结合剂通过加压或震动成型,有些还要经过高温烧结,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外壳强度高、隔热效果好和组合式的耐火隔热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耐火隔热砖,包括外框、填充体和盖板,所述外框为半封闭的砖体形状,外框内为空腔结构,所述填充体放置在空腔中,所述盖板与外框开口面相适配,并通过高温粘结剂与外框相粘结。
其中,所述填充体为轻质隔热耐火材料。
其中,所述外框的壁厚为5~20mm,盖板的厚度为2~10mm。
其中,所述外框内部结构为单个或两个以上的空腔结构。
其中,所述外框与盖板为定型耐火材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耐火隔热砖,包括外框、填充体、底板和盖板,外框为四围封闭的砖体形状,外框内为空腔结构,所述填充体放置在空腔中,所述底板和盖板与外框上下开口面相适配,并通过高温粘结剂与外框相粘结。
其中,所述填充体为轻质隔热耐火材料。
其中,所述外框的壁厚为5~20mm,盖板的厚度为2~10mm。
其中,所述外框内部结构为单个或两个以上的空腔结构。
其中,所述外框、底板和盖板为定型耐火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是用刚性耐火材料做成薄壁外套,将轻质隔热耐火材料封装在封闭的空腔中,既有耐火砖的刚性,又使轻质隔热材料保持了最大的气孔率和孔隙率,使隔热材料的隔热功效最大化,还起到保护轻质材料不散失的作用,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耐火隔热砖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耐火隔热砖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框;2:填充物;3:盖板;4: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实施例1
请一并参阅图1,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耐火隔热砖的实施例包括外框1、填充体和盖板3,所述外框1为半封闭的砖体形状,即砖体有一面没有封闭,其他五面密闭,外框1内为空腔结构,根据需要设定外框1和空腔的大小尺寸,所述填充体放置在外框1内的空腔中,该填充体为轻质隔热耐火材料的散状体,可以是空心球状、纤维状或轻质颗粒状,所述盖板3与外框1开口面相适配,盖板3正好可覆盖在外框1开口的一面,通过高温粘结剂与外框1相粘结,所述外框1与盖板3为定型耐火材料,可以为成分ZrO2和CaO、Y2O3、MgO的半稳定氧化锆,所述半稳定氧化锆为ZrO2含量90~96%,CaO、Y2O3、MgO含量3.5~9.5%,其他杂质含量0.5%,同样也可以为Al2O3、MgO、SiO2、莫来石等所有能做耐火砖的耐火材料,甚至是耐热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耐火隔热砖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制造成型:
1)外壳制造:用主要成分为ZrO2和CaO、Y2O3、MgO的半稳定氧化锆制成砖体形状的外框1,可以是常规制作耐火材料的方法,如烧结,在外框1内预留空腔结构,用同样材料的半稳定氧化锆制成与外框1开口面相适配的盖板3;
2)填充:将轻质隔热耐火材料放入步骤1)所得外框1内的空腔中,填充空腔;
3)粘结:将经过步骤2)填充的外框1与盖板3之间用高温粘结剂粘结,即将轻质隔热耐火材料完全封闭在外壳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三祥工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三祥工业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67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头孢类抗生素的碳除去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光纤预制棒的水平延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