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体影像显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76890.6 | 申请日: | 201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8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付东;孙贤文;谢相伟;张泓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B27/22;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16001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体 影像 显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体影像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平面影像的显示技术日趋极致,发展合乎真实世界的立体影像显示技术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立体影像不但可以提供更高的娱乐享受,还可以广泛地应用到现实生活的各个层面,如医疗、军事等等,真实世界的立体影像是由两眼视差经过大脑融像所造成的。而人造的立体影像成像原理则仿照真实状况,产生真正立体物体存在感。
已有的立体影像成像技术要么其结构复杂、成本过高;要么显示效果不佳。有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立体影像显示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影像显示系统,以解决现有的立体影像成像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立体影像显示系统,其中,包括:液晶显示装置和立体成像装置,所述立体成像装置包括若干块半反射半透过玻璃,所述半反射半透过玻璃依次间隔排列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表面,且与液晶显示装置的水平面保持一定的夹角α,所述夹角α为锐角。
所述的立体影像显示系统,其中,所述夹角α为45度。
所述的立体影像显示系统,其中,所述液晶显示装置为准直光源显示系统。
所述的立体影像显示系统,其中,所述准直光源显示系统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光线调节系统和背光系统,所述光线调节系统包括透光球体和透光平板;所述透光球体设置在透光平板上,所述背光系统提供的入射光从透光球体和透光平板的相切区域穿过,进入液晶显示面板。
所述的立体影像显示系统,其中,所述准直光源显示系统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光线调节系统和背光系统,所述光线调节系统包括透光锥体和透光平板;所述透光锥体垂直放置在透光平板上,所述背光系统提供的入射光从透光锥体和透光平板的叠置区域穿过,进入液晶显示面板。
所述的立体影像显示系统,其中,所述准直光源显示系统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系统,所述背光系统包括激光准直光源。
所述的立体影像显示系统,其中,所述准直光源显示系统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系统,所述背光系统包括LED准直光源。
所述的立体影像显示系统,其中,所述半反射半透过玻璃远离液晶显示装置的端部处于同一直线,且该直线与平行于液晶像是装置的水平面保持一定的夹角β。
所述的立体影像显示系统,其中,所述夹角β为锐角且可为0度。
所述的立体影像显示系统,其中,所述准直光源显示系统还包括一贴附在液晶显示装置表面的防偷窥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影像显示系统,其包括:液晶显示装置和若干个半反射半透过玻璃;所述若干个半反射半透过玻璃置于液晶显示装置的上方,依次排列,并与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显示面板的水平面保持一定的夹角α。从而使得观看者通过若干个半反射半透过玻璃就可以观看到液晶显示面板不同区段内容在不同深度的图像画面,通过立体内容关联性配合,使得观看者获得不同深度信息的立体影像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立体影像显示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立体影像显示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影像显示系统的第三实施例中准直光源显示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立体影像显示系统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影像显示系统的第四实施例中准直光源显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立体影像显示系统中半反射半透过玻璃的反射率及透过率曲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体影像显示系统。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68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