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黄颡鱼气浮式孵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77070.9 | 申请日: | 201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3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汉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钟锋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颡鱼气浮式 孵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中鱼苗的孵化器械,具体地指一种黄颡鱼气浮式孵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上已投入使用的鱼苗孵化器很多,样式也很新颖。最初人类开始养殖业时的孵化工具是直接利用土池,采用静水孵化;人工繁殖技术成功后的初期,用网箱放在有一定流速的水体中孵化;目前在大规模苗种生产场,采用孵化桶(缸)及孵化环道孵化;而后经过不断改进,由原来每只网箱只能放卵2万粒左右到每只环道放卵达近千万粒,孵化桶(缸)也可放卵60万粒。但就实用性上来说早期的孵化桶(缸)有更大的机动性,即使苗种生产量较大的养殖场也有一定数量的孵化桶(缸)。
孵化桶(缸)作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孵化器,其底部设置有进水管,并连接水泵进水,而在桶(缸)体顶部则设置有网罩用于防止鱼卵溢出。现有孵化桶(缸)的水体交换量大、容卵量低、水流易出现死角、孵化率低,并且孵化时的劳动强度大。用于黄颡鱼孵化,上述现有孵化桶(缸)已无法满足孵化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容卵量高、溶氧量高、无水流死角、孵化率高且孵化时劳动强度小的黄颡鱼气浮式孵化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黄颡鱼气浮式孵化装置,包括桶体、进水管、设置于桶体下部的排水口和设置于桶体顶部的防逃网罩,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进水管竖向设置于桶体内,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桶体下部并朝向桶体底端;所述桶体的底部设有曝气盘,所述曝气盘通过气管与气源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桶体下部呈倒锥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桶体的上部侧壁开有溢水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水管通过固定支架设置于桶体内。
与现有孵化桶(缸)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进水管采用从上部垂直向下延伸的结构,加上桶体下部呈倒锥形,使得水流经底部的曝气盘和桶体下部阻挡产生反方向的冲力,均匀地将进入桶体的水向四周分散并向桶体的上部翻滚流动,有效杜绝了水体流动死角。同时,采用上进水和上溢水的方式,避免了下进水方式导致的能耗问题并有效节约了用水量;桶体底部设有曝气盘送气,当鱼卵沉落至其上时可将鱼卵带到气流中进行均匀的滚动,使鱼卵均匀分布于桶体中,不仅有效增加了水中的溶氧量,而且加强了鱼卵的流动,有效提高了容卵量和孵化率;使用该孵化器省去了中途换池消毒及清除死卵等工序,操作方便简单,不仅为大规模生产鱼苗的厂家解决了燃眉之急,也适用于一些科研机构小试生产试验。实践证明,使用本装置,孵化周期可缩短1/4左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桶体,2—进水管,3—排水口,4—防逃网罩,5—溢水口,6—出水口,7—曝气盘,8—气管,9—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黄颡鱼气浮式孵化装置,包括桶体1、进水管2、设置于桶体1下部的排水口3和设置于桶体1顶部的防逃网罩4。桶体1可采用优质玻璃纤维钢或者不锈钢材质制成。为使进入桶体1的水更好地向四周分散并向桶体1的上部翻滚流动,以杜绝水流死角,桶体1的下部最好采用倒锥形;进水管2竖向设置于桶体1内,其出水口6位于桶体1下部并朝向桶体1底端,以便能够采用向下进水的方式;桶体1的上部侧壁开有溢水口5,用于将桶体1内排出的水返回至回水池;桶体1的底部设有曝气盘7,曝气盘7通过气管8与气源连通,气源开启时,曝气盘7将均匀的气泡分散在桶体1中,既可增加桶体1中水的溶氧量也可作为鱼卵在桶体1内循环翻滚的动力,节约大量的孵化用水。为支承桶体1内的进水管2,在桶体1的内壁上还设有固定支架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使用本孵化装置前应先浸泡桶体7~10天,确保无异味无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70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